加载中…
个人资料
花如掌灯
花如掌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29
  • 关注人气:7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经》

(2010-09-29 11:12:36)
标签:

杂谈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对佛学的触及只停留在三个经书上,《心经》是七八岁时已会背了,及到知晓意思是三十岁后。三十五岁以后身边一直带着《金刚经》,当初读《金刚经》是迷信的,用来壮胆,“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十年读《金刚》,如今以为佛学并非迷信,《金刚经》是一本指点觉悟智慧的书。而《楞严经》是修行的具体方法了。这三本经书的义理是贯穿一致的,是大乘佛学中的般若(智慧)之学,中国的禅宗,直接脱胎于这三本经书,以明悟是非的。

 

《金刚经》五千言,阐述一种智慧,如钻石般无坚不摧,能直抵大道把握宇宙真相与真理。所以经书名叫《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通俗一点讲,这经的名字就是:金刚一般无坚不摧的智慧。金刚就是钻石。这种智慧要摧的是什么样的坚呢?是硬壳般包裹着真相的假象。这种假象占据了人的一切知觉与思想,人世的不自在,人对活着意义的不明了,就是因为被这一层假象所迷,在黑暗迷乱中不能自觉。

 

《金刚经》中的般若智慧是什么呢?一是离相。一切相皆是虚妄。人对宇宙时空的认知,包括有自我,都是因为有“心”这个东西,心是人活着一切知觉的总和,一切都因为有心这盏灯一样的东西,才有所明白。离开心,无所谓相。相是心感知的对象物,是种种投影在心里的具像与概念,同时心把它又作种种区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切相皆是虚妄”。因为相是由心生的。学过唯物主义的人,对这一点是难以相信的,虽然也不明了为什么会这样,人对于习惯所形成的执,是难除成见的。二是心无所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生其心。不要停留在观念上,不要停留在具像上,不要停留在区别上,消除一切执着,你能明白本来面目。包括经书都不是经书,包括佛法也不是佛法,包括佛也无所谓佛。这样才能明白本来。

 

这个时候的心才是纯粹的,知觉才无所不及。

 

心知离了相,心知又不归谁所有,心知这才会明明白白着,这样的明白之下,才是般若。这条途经是洞悉全知的法门。全知就是正等正觉,梵语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论爱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