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儒学的理和礼

(2010-01-14 11:09:34)
标签:

宗教

儒学

礼学

君臣

孔子

中国

文化

分类: 雨是水尘埃(杂记)

儒家的学问体系分理学与礼学二部分,理学的理,相当于佛教所说的“法”(一切事物的因果规律),这一概念的意思是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孔子对理的认识,不是发明创造,而是发现,理(法则)存在于自然中,孔子把它概括出来,并遵遁它,顺天应命。天地、君臣、父子、夫妻,人类伦理的关系中,核心是父子,父子的关系是客观存在,是自然现象,不会因人的主观意图可以颠倒,是血脉的流向,这样的关系中,孝慈就是法则,上下就是法则,依赖与被依赖就是法则。人有父母兄弟夫妻,在这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中,关系的存在形式是客观的,儒家根据这样的法则,归纳出,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结构,是不能“选举”的,兄弟是横向关系,也有长幼的秩序,所以兄弟间要悌。孝悌仁慈敬畏是根据血脉流动走向而表达出来的情感和行为,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爱”,仁者爱人。这样的关系推及到社会,就有君臣、尊卑、朋友等诸多关连,其基本的结构也是上下、主次、依赖与被依赖,要维护这样的结构,每一个个体需要“忠孝节义”,行为的要求是“仁义礼智信”。

 

礼学是儒家的方法论,礼是儒者的行为规范,礼是理的表达方式。人与家庭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简言之就是父子、君臣、天地。把这其中的敬畏体系用言语、身体动作、生活起居表达出来,核心是秩序,每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位子的行为规范。礼就是秩序的行为方式。礼法有规制、有器物、有程序、有样子(礼之貌就叫礼貌)。中国封建王朝专设礼部,就是礼的教化和管理机构。比如二舅不叫娘就是无礼。

 

简言之理学是理论,礼学是实践。舟山的王式三王以周是清末的礼学大师,二王父子的学问,是对周以来礼法的全面考证,并集大成。

遁理达礼的理想人格的表现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绿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