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狗
(2009-06-30 18:02:27)
标签:
芦花狗猫小狗堡协会黄立宇舟山时尚 |
领狗
阿汉老了,将后继无狗。听说有人拾了流浪狗在养,有心收养一条。徐朱琴是作家,爱心一泛滥,当了小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据说收养了二十多条野狗,迫于狗们的生计,她在闹市之侧开了一家“店”,写书。这事有些别扭,说法有些乱。因为她的店不卖东西,只有一台电脑用来写作。据说本意是,开一家店,卖东西赚钱,赚钱养狗,而事实成了现在这样。
徐朱琴叫我参加小东物保护协会,我问,虾蟹鱼是否也保护,她说一步一步来,目前主要是猫狗。这么说,意思是这协会以后连虾蟹鱼都会一步步地纳入保护,那我是没有资格参加的。
老徐的狗一只只烂眼蹩脚,我看不上,我是想寻一条管家狗,至少要健康,至少要有匹夫之勇,而且必须是雄狗。老徐说,狗有,他们有基地。老徐拿过一张《舟山日报》给我看,报上通栏报道一个女人,为收养流浪狗,她专门在农村买了一舍农居,养了五十多条狗,三十几只猫。经历有些传奇。报纸中间有那女人与狗亲昵着的一张照片。老徐指着报纸补充:这女人的养狗场,现在是我们的基地。这女人为了救狗,对城管跪下泪流满面。这女人对领养人条件苛刻,不是好人家不给。
为了证明我是够格的领养人,我把黄玉米约来,黄玉米先生作为舟山文化界的代表,已经被老徐劝进该协会担任了名誉主席。徐朱琴尚犹豫,我立即表示,如果能陪我去那女人处领狗,中午我请客。老徐看我有这样的诚心,当即表示她再唤一个人来,并把“店”关了,一起去芦花。
来的也是一个女人,是徐的“狗友”。于是一行人,黄玉米、做媒牵线的蔚兰海天,老徐的母亲,我开车,直奔芦花。芦花是地名,没有芦花。车已超载,后排挤着的女“狗友”是个热情洋溢的话匣子,十分钟后,就让人知道了她的半生身世。她是下岗工人,丈夫是见义勇为者,儿子是博士。她舍得用几百元钱为拣来的病狗看病,虽然她是下岗女工;她们家是好人窠,丈夫曾见义勇为过,至今落个残疾,虽然火气特别大,但那是憋的,因为他不能过夫妻生活,她也二十多年不碰男人了;有人说她这样拾狗来养脑子一定有问题,她说脑子决没有问题,因为她生下儿子是博士。
“基地”在山坡上,我们一走近,狗群吠,一些猫则坐墙头张望。门扉皆掩而不锁,女主人来时,狗猫成群趋之,拐脚的,烂眼的,瞎子的…。又一屋子雌狗。女主人声声唤狗猫为儿,脸上表情之怜爱平常在人那里也少见,徐朱琴当即也爱心泛滥,捧了个小狗儿呀囡呀地撸毛。这情势,令我不得不忘记领雄狗的初衷,选了一只精神些的小狗。自然主人依依不舍,千叮咛万嘱咐,关照再关照:如果不要了,千万别丢掉,来还,,,,。
领了狗回家,阿汉与药不死老远就闻到了气味,进门把小狗放下,雄狗阿汉激动得小腿肚子打抖,扑上来就舔。这是万万不行的。
我姨丈托我找狗很久了,这也是个爱狗成病的人。立即电话给他,限一个小时赶到,有狗了。只十五分钟,人就来了,领了狗转身就走。
第二天,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是狗主人打来的。问狗好不好?好。乖不乖?乖。喜欢不喜欢?喜欢,,电话打到放不下。其时,我正拎着重物走在从上海回舟山上船的途中,被惹得火起,差一点把电话扔海里。
我邪恶地以为:爱心这东西弄不好一定是好人们的生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