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泥:就莫言有无“代笔”,答《外滩画报》
(2013-04-13 21:43:20)
标签:
文化 |
就“代笔”事情谈莫言——答《外滩画报》记者柯文浩问
蒋泥
1、你最早听说莫言“有写作班子”是什么时候,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2013年2月19日,我一位作家朋友,转来王容芬的文章,说莫言“有写作班子”,我回信说“一波接一波。不把莫言打趴下,咱不是中国人。他们认为政治人物有写作班子,韩寒有写作班子,得出莫言有写作班子的结论,荒诞不经”。
2、你是否和其他作家朋友谈论过此事,他们有哪些看法?
有过一些交流。有的说“莫言真的好可怜啊”,有的说“要脑子坏成什么样子才有如此臆想”。有人甚至希望莫言先生出来澄清一下。我说:相信莫言写重庆打油诗,意在歌颂唱红打黑的人很多,影响深远,曲解太多,的确需要澄清。但是说他有代笔,尤其是长篇小说《生死疲劳》有代笔,没有人信。这么说的人连起码的文学鉴赏能力都没有,不值得反驳。
3、你个人如何看待王容芬质疑莫言的那些“证据”?
这就是臆想了。因为莫言不是韩寒,莫言的成长、写作经历基本上是透明、公开的。他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上学时期,写出最优秀的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都是在教室、水房里写的,许多同学亲眼所见。他的恩师徐怀忠先生认为,莫言至今写得最好的小说依然是《透明的红萝卜》。我的老师、莫言的同班同学黄献国、朱向前以及张志忠等先生则认为,莫言早期的作品十分杰出,后来的作品很少能超越。
我在《天才的裂变》(西苑出版社2013年1月)、《大师莫言》(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两本书里反复强调,莫言早期的中短篇小说、散文和长篇小说《丰乳肥臀》《酒国》是他最好的作品,都是可以传世的经典;《生死疲劳》《檀香刑》如能好好修改,打磨一下文字,控制细节和人物言行,会超过前期的《丰乳肥臀》《酒国》。
莫言构思、写作《生死疲劳》的过程,也是比较公开的,足不出户,没有用电脑,而是写在纸上,写好后,他的几位研究生帮他打出来,他又在电脑上修改,送到出版社出版。而且,《生死疲劳》结构新颖,用动物的眼睛窥视人类,早期的《球状闪电》等小说里就有过用牛眼窥视人类等等,继承性很明显。他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和主题,都能在他的中短篇里找到痕迹(参见《大师莫言》3、192、193页)。
反推一下:韩寒有写作班子,写作班子写出的东西,只能是大体及格的水准,因此韩寒至今在写作上毫无进步,进不到文学的“金线”以内。莫言的进步却是有目共睹的。不少评论家认为,莫言最好的作品是《生死疲劳》,假如存在一个写作班子,他们合写出《生死疲劳》,那说明这个写作班子多么不简单,可以直接去冲刺诺贝尔文学奖。
4、你和莫言是否有过交流与来往?若有,其中有哪些细节与对话令你印象深刻?
当然有。我读研究生时,有一次对他随口说,学位论文想写他,他便托山东的朋友给我寄来《莫言研究资料》,让我感动,因为我从未向他要过。另一次是我实习时见到他,他对我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多研究问题,写厚重的作品。这都是经验之谈。
5、你是否读过莫言的作品,他的作品对你有什么影响?
呵,《大师莫言》里提到过。我初中就读他的小说了,也是因为他,才知道解放军艺术学院,后来自己也到了军艺念书。因此,他的作品对我有影响,他的经历甚至影响到我的选择,我的人生取向。
6、如果让你为他写一句诺贝尔奖颁奖词,你会写什么?
你的敏感,你的孤独,你的饥饿,你的焦虑,你所受的苦难,因为你的才情而得新生,因为它们,你提拔了苦难,让苦难的共和国筑起了一座坚不可摧的丰碑。
7、莫言获奖后,引来了许多非学术和非专业层面的批评,对此请谈谈你的观点。
莫言获奖后,对他的批评从内到外,愈演愈烈,多数是非学术、非专业的,无非是关于他手抄讲话、力挺薄王、在法兰克福退场等“立场”问题,我已专门写过文章,一一回应。莫言看过我的文章后,专门来信,和我解释了所谓“力挺薄王”等事情,那压根是某些公共知识分子别有用心的策划、误导、曲解。
8、就您个人认为,王容芬质疑莫言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9、你如何评价近年公众质疑作家(如蒋方舟、韩寒)代笔的这种现象?
韩寒代笔事件,许多人都知道。我基本上全程参与,而且是第一个在书中加以质疑的人。我曾用文本分析,详细证明《三重门》为什么是韩仁均所写,而非韩寒创作。早期韩寒的参赛作文,就是其父代笔,韩寒基本上不会写文章。我的小说《儿子老子》《升天》,好像也是在讽刺这对作假父子。这些文章全部收入《天才的裂变》书中。稍微有点常识,稍微了解一下经过,就会明白韩寒是假货。如果他是真身,那么以他骂遍文坛的个性,早就出来自证清白了。而且,以16、7岁就能写《杯中窥人》《书店》,14岁就发表小说《小镇生活》,以这样的天分,写到30岁,那该是怎样深厚的功力,但他再不成长了,16岁就到达写作巅峰期,你相信吗?我在《天才的裂变》书中预言,“韩寒事件是千年以来罕见的文化现象。当代的其他事情可能都会消亡,但这样的历史大丑闻,必将遗臭万年。韩寒父子涉嫌欺诈,一旦最终得到确认,也会永远锁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考量民族的道德伦理底线。我相信文本分析的力量,能够摧毁一切谎言”。
蒋方舟代没代笔,我从未关注,因此无法说话。
《大师莫言》当当网:http://t.cn/zjI3o8l
《天才的裂变》亚马逊:http://www.amazon.cn/天才的裂变-蒋泥/dp/B00ALOYV1O/ref=sr_1_1?ie=UTF8&qid=1360299538&sr=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