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再复:钱钟书先生的嘱托
(2012-05-01 00:51:38)
标签:
文化 |
这句话他对我说过多次,还在信中郑重地写过一次。第一次是在我担任文学研究所所长之后不久,我受所里年青朋友的委託,请求他和所里的研究生见一次面,但他谢绝了,不过,他让我有机会告诉年轻朋友,万万不要迷信任何人,最要紧的是自己下功夫做好研究,不要追求不实之名。一九八七年,我到广东养病,他又信嘱托我﹕
请对年轻人说﹕钱某名不副实,万万不要迷信。这就是帮了我的大忙。不实之名,就像不义之财,会招来恶根的。(一九八七年四月二日)
作为中国卓越学者的钱先生说自己“名不符实”,自然是谦虚,而说“万万不要迷信”包括对他的迷信则是真诚的告诫。迷信,不管是迷信甚麼人,都是一种陷阱,一种走向蒙昧的起始。钱先生生前不迷信任何权威,所以他走向高峰,死后他也不让别人迷信他,因为他期待著新的峰峦。在不要迷信的告诫之后是不要虚名的更重要的告诫,我今天不能不郑重地转达给故国的年轻朋友。
到海外之后,常想起钱先生的嘱咐,这一珍贵的教诲,它时时提醒我要往实处努力,要本本色色做人,认认真真读书,扎扎实实著写每一部著作,每一篇文章,要把虚名真的看淡看轻看透。我所以常想这句话,还因为近十年来我看到大陆内外学界学许多学人的学风、文风、作风,正在往钱先生所担心的“不实”的深沟里滑落,追逐不实之名的现象愈来愈盛。为了及早出名,许多聪明人使用了许多所谓“人生策略”与偽文本策略﹕或者打击名家充当“黑马”,或者吹捧名家以拉大旗做虎皮,或者故作艰深玩弄学术姿态,或者搜集他人文章编成书籍在封面上署上自己的名字,或者经营一个小地盘互相吹嘘拔高。各有各的策略与捷径,就是缺少实实在在的研究实绩与创作实绩。这些通过捷径与策略赢得的不实之名,确实就像不义之财。钱先生批评得很尖锐,但很準确。我们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看到的不仅是“名”中的“虚”,“有”中的“无”,“色”中的“空”,而且还看到佔据了不义之财一样的恶行。也就是说,这不仅是学术的虚假,而且是品德的溃败。钱先生生前对不实之风就有痛切之感,所以他嘱咐我作这样的告诫。这种告诫是至深至诚的关怀,虽然逆耳,但我相信,它对於我们这一代或更年轻的一代人灵魂的健康是非常要紧的。
载自《漫步高原》第二集
前一篇:九州处处奔雷:白话文里的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