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胜客里的闲聊
聊天得有争议,还得是不伤和气的话题,要不就无话可说,说了也没有气氛。这女孩是外地人,去年大学毕业,在一家文化机关上班,住在男友家里。我笑着说,你真聪明,过的是家庭生活,享受的是单身自由,要是整个大学期间都这样,就更划算了。四年下来,光生活费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省下的就等于赚下的嘛。
女孩知道我这种人说话没个正经,并不气恼,笑着说:
大四黄昏恋,大多数是见光死,为了填补生活的空虚,也是为了减轻即将到来的生活压力,不妨潇洒一把。女孩的话非常专业,幸亏我还能听懂。
不也太不把爱情当回事了吗?
也有高尚的一面。就好比要跳入浊水游泳之前,先用清水洗洗。
理解还是可以理解的,赞同又是另一回事。
能理解就不容易了。女孩作出一种大度的样子。
不能这么说。经历不同,我们在智商层面上应当是一样的,如果不是更高的话。古人有许多话,今天还是应当记取的。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年之戒在色,壮年之戒在斗,老年之戒在得。得有贪的意思。少年时候,血气未定,纵情声色,会毁了一世的前程。
先生之言差矣。同是这个
你这真是巧言令色——达到色的境界了。我由不得笑了。
还不都是跟着
弗洛依德的本能学说中,有个概念叫“力比多”,英文是Libido,意译该叫“欲力”,是用来描写人的性欲动力表现的,可说是依附于性欲的一种能量的总汇。它的压抑与压抑之后的释放,向什么方向释放,决定着一个人的人格,也决定着他一生事业的成败。力比多既是一种能量的总汇,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个定量,提前在情爱上释放多了,必然会影响往后在事业上的爆发。你看二三十年代那些大学者,大多结婚较晚,多少能说明这个道理吧。
封建时代都是早婚早育,古代的名家不也是灿若星汉吗?就按弗老先生的理论,人的欲力总量是一定的,两情相悦,不是更便于欲力的开发吗,那些大学者当初若早些恋爱早些结婚,谁敢定成名不会更早,成就不会更大?
妙!胡适有句话,我觉得年轻人应当谨记。他说:“行乐尚须及时,何况事功!何况学问!”(1921年9月15日《胡适日记》)
谢谢你的开导。可不是嘛,如今是个开放的时代,也是个多元的时代,人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妨碍他人,只要不危害社会,只要他觉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庭,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行了。责任和工薪,如一柄之两端,抓住这头也就是抓住了那头。空谈事业,空谈责任,都没有什么意义。大四黄昏恋,既然在大学校园里已成了一种时尚,必有它存在的原由,不管是群体心理上的,还是社会环境上的。那么多高智商的人在一起做的事,总比群氓啸聚,更有理性吧。凡时尚的东西,都有“时”的原因,也必将会随“时”而转移。你看,我们光顾了说话,彼萨饼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