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fefe喆妈
fefe喆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3,574
  • 关注人气:43,9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妈妈听我说》学会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2014-07-14 08:43:35)
标签:

育儿

妈妈听我说

孩子心灵深处

育儿教育

北京卫视

杂谈

分类: 情感婚姻家庭物语

    我现在是2个孩子的妈妈,时间过得真快。好像当年我也是个小女孩,听着妈妈的训导,有时候盼着妈妈回家陪伴。06年的春天,喆喆出生了,一晃神的功夫,她也长大了。我和喆喆一起看《妈妈听我说》的节目时候,居然是00后的天下,里面居然都是8、9左右的孩子居多。孩子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喆很喜欢这种节目,因为同龄,说出她平日想说而不被重视的话。

   《妈妈听我说》学会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看了《妈妈听我说》的节目,给我感觉是,听到了孩子心灵深处的想法。也同事让我反省自己,是不是没有用心去听孩子说的话。好像有时候我真的有忽略我家喆说话,真的。有时候我跟她爸爸聊天,说着说着她插嘴,我们总说:大人说话,小孩子别插嘴。其实她是想表达自己想说的事,让父母倾听她的想法。有本书是《妈妈怎么说,孩子才会听》,做了母亲后永远只想着让孩子听自己的,其实我们应该学习,孩子怎么说,妈妈才能听。而《妈妈听我说》的节目,给了孩子话语权,让00后的孩子说自己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看本期《妈妈听我说》,有2个触动人心的事,让我反省。

 

《妈妈听我说》学会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一个是某小女孩渴望妈妈的拥抱,从而牵扯到爱的问题。这个我想说,其实作为妈妈,为了生活工作而忙碌,每天起早贪黑,真的很辛苦。可是作为孩子,拥抱是母女表达爱的表现。彼此拥抱应该是很普通的事,可是因为忙碌确把拥抱变成一个奢侈的事情。不知道是妈妈待不懂表达,忙于工作而忽略了。还是现在的孩子情感丰富,希望渴望更多的爱。我家喆也是,有时候我陪伴妹妹,她希望妈妈抱抱她、希望妈妈能晚上陪着她睡觉。其实在妹妹没出生的时候,这些是很普通的事情,可是有了妹妹,因为照顾小的,我似乎在忽略她,我自我反省。通过看《妈妈听我说》的节目,我感受到了孩子大了,也渴望爱,哪怕是很普通的一个拥抱也是爱的表现。很普通的拥抱,也能给孩子带来正能量,难怪看有的会推拥抱节,让彼此拥抱。

 

通过看节目,呼吁各位妈妈不用忽略孩子,多给孩子个拥抱。传统的中国人表达情感都比较含蓄,所以可能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是缺抱的娃儿,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吃饱了喝足了就可以了,并没有在意过孩子的内心感受和情感需要,这一次,看了节目呼吁妈妈能否再抱我一次,改变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教育方式上我们应该更加温情,在意孩子的感受,不光是教育,不光是惩罚,其实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拥抱,一个温暖的眼神,也是教育和交流必不可无少的环节和方式。

 

《妈妈听我说》学会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一个是某小女孩希望妈妈不在看韩剧,而是用心陪伴她吃饭。吃饭是很普通的事,一顿三餐,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可是和孩子一起吃饭,我也犯同样的错误,因为有时候我也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也难怪喆跟我学,有时候看电视不吃饭。她也许也跟节目小女孩,想法一样,妈妈光顾着看电视,根本没空陪她。不过跟电视里的妈妈比起来,我陪伴孩子的时候会更多一些。而我该反省的事情是,我也经常拿着手机刷微博、看微信,聊QQ,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因为工作需要而做的事,却让我忽视了孩子。没有用心听孩子说话,我记得某些时候外出,她想跟我说话,而我却在刷微博,借口就是:妈妈,我正忙了,别打扰我。通过看《妈妈听我说》的节目,现在我知道了,我在忽略孩子的时候,也伤害了孩子。说不定孩子想跟你表达内心的想法了。

 

通过看节目,让我知道了妈妈过度看电视不陪孩子,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行为,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以后我们该自我检讨,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孩子的妈妈。另外换位思考下,妈妈也需要自己的空间。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每个家庭在独生子降临之后便是四个甚至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但是妈妈也是成人,也需要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妈妈爱看韩剧,这没什么不对的。

 

《妈妈听我说》学会听孩子心灵深处的语言

通过看本期节目,做妈妈的我,应该给孩子话语权、做倾听式妈妈。节目的宗旨很棒,本着给孩子话语权的宗旨,倡导每个妈妈做一个倾听妈妈,倾听孩子的心声,通过不同的孩子和妈妈沟通,折射出的是中国家庭不同的问题,其实也是一面家庭的镜子,折射出不只是一个家庭,在中国10几亿人口,折射出更多个家庭的问题,有助于提升中国家庭的教育质量和孩子的生活环境。一堂生动的情感表达课,给中国人包括中国妈妈在内上了一堂生动的情感表达课,每期节目总是给妈妈们甚至更多的家长们不同的感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