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贴] 手把手教您做个不骂孩子的妈妈 [9]

(2007-03-21 02:42:02)
分类: 美食生活健康养生
第三部分:父母应该这样说的话(上)

   孩子拿回了成绩单,你的眼光不要只盯着他考得不好的科目,还要看他考得优秀的科目。把“数学考得这么差,还有脸回来见我”这样的数落改为“语文考得不错嘛,数学得加把劲哦”,应该不会太难吧。当他本以为要挨骂的时候,你给他称赞与鼓励,孩子会为你的理解而感到惊喜,为不让你失望而加倍努力。
 
不能妥协于孩子的撒泼耍赖

  您不应该说:好吧,别哭了,改天妈妈给你买。

  您应这样说:你这个要求很过分,妈妈不能答应你。

  您不应该说:今天不行,明天好吗?

  您应这样说:等你用得着的时候,再买不迟。

  孩子撒泼耍赖时,不要随便满足他

  也许你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情形:

  商店里,卖玩具的柜台前,小孩子看上了某个玩具,说他的小伙伴们都有,缠着妈妈要买。妈妈好言哄他:“这个玩具不好,我们去别的地方买。”或者说:“今天妈妈没带够钱,明天再来买好吗?”孩子不依不饶的,非要买。妈妈这时来气了:“今天说不买就不买,跟我回家去!”好了,孩子倔脾气上来了,哇哇大哭起来,甚至赖在地上,乱踢乱闹,死活不肯起来。最后,妈妈实在没办法了,为了哄住孩子,只得把玩具买下来。

  没错,孩子是暂时给哄住了。但是下次呢?

  尝到了“甜头”的孩子,找到了对付家长的最有效的“武器”,他在下次还会继续使用,甚至会使用得登峰造极。孩子学会了耍这种小聪明,他的要求会越来越离谱,那时,家长更拿他没有办法了。所以,要在一开始,就让他知道:无理的要求,即便是撒泼耍赖也不能得到满足。

  不要给孩子开空头支票

  有的孩子好哄一些,爸爸妈妈说一句“回头再说”“过几天再买”,就立即破涕为笑。他们相信父母不会骗自己,期待过几天,玩具就真的给买回来了。事实上,父母也不过是为了暂时摆脱尴尬局面,向孩子扯了个谎,开了一张不兑现的“空头支票”。

  可是,在孩子心里,父母的话是值得信赖的,他对这个承诺充满了期待。倘若父母真的不兑现,可以想见,他会是多么难过和气愤。父母在他心目中的高大形象也许会瞬间坍塌。这种欺骗的“战术”,除了伤孩子的心、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还有什么好处呢?况且,这种手段也只能糊弄孩子一两次罢了。

  同时,还应注意,父母以“回头再说”这样的话回避与孩子的对立,想借时间让孩子忘记自己说的话,而达到既解决问题,又不与孩子产生矛盾的目的,这么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立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父母敷衍了事,不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孩子也没有思考的机会。

  给孩子一个拒绝他的理由

  孩子虽小,但也不是不可理喻的。在他无理取闹的时候给他一个可以相信的理由,他会听进去的。

  对于脾气实在很倔的孩子,家长大可把他带到一个人少的地方,给他时间,让他闹够闹累了,再郑重告诉他,为什么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一般来说,孩子都是懂道理的,只要父母给的理由充足、有说服力,他肯定会乖乖听话。比如,孩子耍赖皮,硬是要买玩具,你可以告诉他:“这个玩具太贵了,我们回去和爸爸商量一下,再来一起买,好吗?”或者说:“这个玩具要等你大一点才可以玩,明年你过生日的时候买给你。”在充分说明理由的同时,也可以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个玩具不适合你玩,咱们去买小人书看怎么样?”

  总之,你得让孩子知道,父母不同意的事,总是有其道理的,而不是刻意跟他过不去。

  小贴士

  如何增强孩子的满足感

  要求得到满足的程度,与等待实现的心理过程是成正比的。梦寐以求而终于得到时的喜悦,和想要的当时就得到时的喜悦,是有天壤之别的。给孩子买玩具也一样。当他想要火车、布娃娃时,父母立即答应,孩子获得满足的程度就会降低,也不会产生视如珍宝的惜物之情。同时,也难以培养“忍耐”这种十分重要的素质。
 
严厉管教孩子要说明理由

 您不应该说:说了不能去,就是不能去,没有为什么。

  您应这样说:不是妈妈偏不让你去,是因为那个地方正在装修,太危险了。

  您不应该说:这件事你就得听我的,问那么多做什么!

  您应这样说:你还太小,不明白这些原因,等你长大了,就知道妈妈为什么这么做了。

  强词夺理没有说服力

  “大人说的话你还敢不听?”

  “妈的话你也不听吗?”

  “我是你老子,我说怎样就怎样!”

  不少家长还不知道或不习惯以平等的身份说服孩子。孩子反驳或辩解几句,大人、父母的身份就被当作一种打压孩子的王牌。这是典型的强词夺理。以看似权威的身份来威压孩子。

  没错,这一手段很见效。孩子什么也不说,乖乖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那也不过是他无力反驳和反抗而已,并未心悦诚服。他仍会在内心里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还多了一份对这种“霸道”的反感。

  向来强词夺理都是不能服人的。好比两个人吵架,往往理亏的人叫声最高,希望借声势压人。父母在说服不了孩子的时候,以权威身份来压服孩子,实际就表明自己已经到了“理屈词穷”的境地。稍微懂事一点的孩子都能体会到这一点。可不要把他们当傻瓜。

  何况孩子天生就有一种逆反心理。你越是强制他做什么,他越不愿意做。你越是不讲道理,他越不会信服你。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不管你要求做什么,他都想和你对着干。

  再说了,孩子又不是无赖。你跟他讲道理,他不会不听。能说服他,他一定会乖乖地听你的话。比如孩子提出某个要求,而你又有难言之隐,大可不必沉下脸来呵斥“不行就是不行”,只要说一句“你还小,不明白这些原因,等你长大一点,妈妈再告诉你”,孩子自然就能理解。如果他仍然对那个要求恋恋不舍,你也可以提出新的主意,转移他的注意力。

  聪明的家长会让孩子心服口服,相信你也不希望给孩子一个蛮横无理的印象。

  不要剥夺了孩子思考的权利

  父母强词夺理,以个人威严来压服孩子,还有一个非常不好的后果。有的孩子天性软弱一点,平时惧怕父母。所以父母说什么都乖乖听从,而自己从不考虑对错好坏。

  “妈妈的话你也不听吗?”这样的话,就是说“妈妈的话必须绝对服从,没有道理可讲”,暗含的意思是“除了听我的,不要再想这想那”。好吧,有的孩子就真的惟父母之命是从,为了不惹父母发怒,就一切照办。

  父母可以用这种手段把孩子培养为“听话的孩子”,但同时也是培养了一个没有主见、没有判断能力,甚至唯唯诺诺的人。

  面对父母的这种不讲道理,孩子有时会忍不住加以反驳,因为他有他的想法。这是好事。父母明智的做法是认真听听孩子的意见,给予适当的评价,然后再耐心地讲明自己的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将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理由加以对比,能领悟到一些是非对错,这是非常重要的。

  何况,父母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没有顾及到孩子的处境。有时也许是误会了孩子,一句“你就得听我的”这样的话,会特别伤孩子的心。因为他不仅得不到理解,而且还被强迫遵从父母的意思。
 
指出孩子的错误要心平气和
  您不应该说:叫你不要到处乱扔垃圾,你长耳朵没有!

  您应这样说:孩子,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把垃圾到处扔,那我们生活的地方会多么脏啊。您不应该说:那些东西家里又不是没有,你还去跟小孩子抢,丢不丢脸啊。

  您应这样说:跟别人借来玩一下可以,但是不可以去抢呀。

  孩子犯错误是件很平常的事

  先来看一个例子。

  孩子在院子里踢球,一不小心,球被踢飞了,砸到窗户上,玻璃全碎了。这时正在做家务的妈妈火冒三丈:“早就说了叫你不要在院子里踢球,你就是不长耳朵,现在也不长眼睛,以后你再在院子里踢球,看我怎么揍你。”本来准备向妈妈道歉的孩子,被妈妈这么一顿数落,觉得挺委屈的,也对妈妈感到失望。从此后,不论妈妈说什么,他根本听都不听了,更别说放在心上。这就是失败的教育。

  在生活中,谁不犯错呢?大人难免,何况孩子。而且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规矩,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知道哪些是应该的,哪些是不该的。他们有时候犯错误甚至都是无心的。很多时候,是大人夸大了孩子的错误,把不严重的事弄得非常严重,自己生不必要的气不说,还让孩子无辜地受责骂。

  父母教育孩子,首先就应该把孩子犯错误当平常事来对待,对他们犯错误表示理解。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孩子因犯错误带来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让自己对孩子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

  指出孩子的错误要心平气和

  过分的或者不问缘由的指责,会使孩子畏畏缩缩,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形成乖僻的性情。想想,犯了错的孩子,他内心里本来就很害怕,担心挨骂、挨打,有时可能不是他故意的,想对父母解释,而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数落,他在对父母产生恐惧感的同时,还会感到失望,觉得父母并不理解和宽容自己。久而久之,孩子和父母只会越来越疏远。

  父母的责任就是在孩子犯错误时,及时给予提醒,制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引导孩子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家长自己首先要冷静。所以不论有多气,都必须压住怒火,先弄明白整件事的经过,了解孩子是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犯错,错到了什么程度;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他怎么不对了,应该怎么改正。

  就像开头举的例子,孩子踢球打碎玻璃,完全是因为不小心,并不是他故意要这么做的。就算砸碎了玻璃,也不用对孩子侮辱加威胁的。

  如果妈妈能平心静气地对孩子说:“院子不是踢球的地方,妈妈以前就告诉过你的,你看,现在砸到玻璃事小,要是砸到人了,多危险呀。以后要到球场去踢球,记得要注意自己和别人的安全。这话妈妈只说一遍,你要记住哦。”那么孩子不仅能知道怎么错了,还会把妈妈的教导记在心上,以后也不会再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