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写在时间背面的眉批(续篇01)

标签:
张筱原创散文、随笔艺术、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写在时间背面的眉批】(续篇01)
〇 張 筱
读《孤独六讲》,我写下这句话:孤独,是生命最深情的情网。
何为情网?意撞不烂,撕不碎,不能全身而出。无形无色无味,却困惑于人。
查一句话出处,查到《少室山房笔丛》,又从中捡到一句话,是论述《世说新语》的,“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忽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古今绝唱。”
特别喜欢简约玄澹,真致不穷。
窗外大雨,居高临下。在现代化的巢穴中,越来越觉得自己如蚁。
是怎样的一只蚁呢?黑蚂蚁,红蚂蚁,白蚂蚁,还是食人蚁?
与雨不断的塌陷一样,我陷入沉思:许久,许久
人类文化,其源头是神话,与神话中的悲剧英雄。
当神话不是神化,文化的支撑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呢?
文化的浮沉,正是人类的沉浮。
当代,文艺圈各艺术门类中人人争当旗手、盟主,比“江湖”更江湖。他们喜欢“前呼后拥”的感觉。
我一直喜欢站在门外,甚至更远。
我一直喜欢特立独行(虽然许多事做不到)。
冬夜,我最喜欢用橘子壳(皮)当烟灰缸。它别有一种味道:温暖,莫名,难言。
或许,这只是以孤独对孤独的对抗。
无意间翻出十几年前的散文《与生命对话》,读之还是被感动。这篇散文初名为与生命对白,是那些年写的好散文之一。
过去的许多文字,回头再看,已是生命的剪影了。
人不倒,只是生生灭灭,世代繁衍。倒塌、毁坏的,永远是那些高高大大,寄望不朽的神像。
人创造了神话,毁坏了神话。
人,最终会死在自己创造的神话里。
没有人,是例外。是真的在局外。
年末,各种奖层出不穷,皆大欢喜的是各行业领域的代言。
是的,有人周游世界。也有人被厄运钉在原地。
一直以来,有种啸叫山林的愤懑在血脉这根寻火索中狂窜。终有一天,生命将要炸裂。
无法把握的生活,如无法把握落在身上的雨滴。
一些事,无法解释,更不易表白。
无言,不等于默认。也许是默默的抗争。
《语言孤独》一讲中,讲了语言的颠颠。借助《舌头考》主人公吕湘比拟,求证。吕湘,湖南籍人,卒,五十三岁(当然这是小说中人物)。
在湘读到“吕湘”,是巧合?还是误会!
时间是颠覆的存在。颠覆着语言,生活方式,社会形态。
时间是具有侵略性的,只是被人们否认。
时间的重量,延缓了它的衰老。
人总是想在迷面上找到迷底,这是逻辑最大的错误。
2019·01·09
看见雪,梅花一样落满南山。山上的橙色亭子,空无鸟痕。
“长亭外,古道边”
思与归,别与聚,这是人生反复曼弹的主题。
风雪思归路。
风雪有归人。
审美,是对美的见解。这是一个人的内心对外在事物与世界的观照。它是一瞬间的,也是贯穿人一生的精神活动过程。而美感,又切实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美,一方面是天然的存在,另一方面来自于人的创造:理性的,非理性的。
美,有公认的,也有特异的。要承认美的差别性。
美,真是言无尽言。
不同理想的人,有想要的不同理想生活方式。这并非是伟大或平凡能区分的。
不要伟大,也不要平凡。去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一种方式。
寻找,是必然。所有结果,大多是偶然的。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农业社会的特征。这个特征在乡村并未消失。
在城市生活的人们,却有许多人在奋不顾身打拼。日未出而动,日己落还在回家的路上。
生活事艰,生存事难。于许多人,工作的时间是超长的。
社会乱象种种,却不知该如何表达:埋怨谁?遣责谁?批判谁!
毛病不是在某个器官,整个社会活在某种难以根治的疑难杂症中,又痒又痛,找不到仙丹灵药。
这才是真正悲哀之事。
夜是忧郁的,雨是忧郁的。人,是忧伤的。
世界并非眼见的那么美好,它被忧郁气质挟持己久。
当然,也不缺歌舞升平。任何时代,最不缺的就是这个。
2019·01·10 长沙
《当堂吉诃德遇到机关枪》,自然是命运将被改写。
在人工智能无处不在的时候,拒绝是无用的。
科学己指明未来方向,没有什么神的旨意能够扭曲。
好好活着,看见“前未来”
好好活着的人类,才能看见“超未来”!
“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芷香沅水三闾国,芜绿湘西一草堂。”
前联,是王船山“观生居”堂联;后联是他“湘西草堂”堂联。自此也拉开了了他隐居“筑梦”生活。至今,岳麓书院设有船山祠。岳麓书社出版了《船山全集》。
据资料介绍:“从衡阳湘西草堂走出的寒士大儒王船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高峰,也是湖湘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王船山一生著述逾1000万字,涵盖哲学、经学、史学等数门学术,兼及天文、医理乃至民俗等,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宋论》。”
有感“湘西草堂:
三湘有大才,三入才开怀。
偷得梅花枝,四水去寻源。
暮天开江流,奇峰洞外天。
厕身繁昌处,青灯冷眼观。
交互,是动词,也是形容词。
最近在国学经典与现代文化之间交互学习,有种莫名断裂感。生活也在三湘与西北之习俗与习惯中交互,却别有意味。
无论边缘还是中心,思想是要与世界攘通的。
又一轮乡村整治开始了,但愿不是“规模化”的。
我还是深爱自己老家的宅院、樱桃树、白杨、竹林与青瓦房。
是的,日日与泥土亲近着,那样的踏实感,是别的情形所不可替代的。
2019·01·11 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