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筱:断章·残篇(短散文·三题)
标签:
张筱原创散札艺术、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断章·残篇(短散文·三题)
◎ 张筱
【逢其时】
一九五二,是一个洞口。一九七三,是另一个洞口。它们錯落,并置。数字不是编号,是年份。那个年月,似乎此种纪事形式、纪念方式很流行。
两个洞,一个比我更年长,另一个比我要年轻。它们都在运行,还不被废弃。
两个洞,让我想到了逢其时。想到了缺席。若我也是这样子的一个洞邃,那么六十年代的我,与其一九五二,是缺席;与一九七三,是另一种缺席。
缺与不缺,是相对的。
逢其时,则是绝对的。
生有时,伴随着生的其他诸多项,都是逢其时。不是命中注定,是逢其时。
你没有缺席世界,世界便不会缺席你。于个体生命,你永远站立于自己的席位:怎可缺席?怎能缺席!
2017·11·02
【无境诗与茶】
孤夜,青灯,涂白卷。
诗与茶,己一期一会。
昨日,又在大教梁遇一干诗人,幸甚。后老盖驶车,载余与何不度先生,穿过滨河道,驶向中山路,直上伏坪。
在正午的阳光下,三个半老不小的家伙,煮罐罐茶,趣谈,在手机上写诗。
这是二楼平台,有寥寥荒草,野柳金枝眉叶,人与几、炉置中央,煮罐罐茶。忽闻老盖一戏语:中唐不过如此!我心中一动,若有思,得大乐至境。
为他们指点远处的风景,忽然想到两个字:荒城。
无心,无为,无意,无用。这便是三个男人的下午茶,在半坡居屋顶。
大前日,岘口子某宅院,识阿干河,见敦煌画派创作基地标识,老旧物什四环,阳光从透光板垂下,置身其间,有时光倒流的蹉跎。新传媒人、记者、画家、诗人一行数人,围一石台,上置小电炉,煮茶,聊天。
此地名花寨子,对面山上有寺,再往前数百米左拐,过铁道,即直通石佛沟。此次未去石佛沟,心意却浮起每每到石佛沟的情景:与孩子曾一同游玩,与爱人釆过春芽,与一帮去阿干镇念诗的人歇过脚、喝过茶⋯⋯十数年屡次游,如纪录片在脑海剪辑,自己既是导演,也是摄影师,还有后期剪辑制作,并自动播放--只是短短的一刻间。
触景生情,自动播放并滚动播放,是意识的潜质与潜流。
返回,下车分道,独自归途上,看日落,看鸽群盘旋舞动天的蓝,心绪袅袅。
一期一会,是谓缘分。
诗酒茶趣,皆在无意、无境。
2017·11·05 半坡居
【唱在他方,活在他乡】
我们都是外乡人。
从历史的意义出发,当代人既无生存(地域)的原乡,又无精神跪拜(灵魂)的原乡。
因此,在他乡歌唱,不是某一时代人类,或哪一个世代人类的宿命。
因此,人类的地域优越感与生命优越感,注定要在未来丧失殆尽。
加缪说:“我们在一瞬间突然不能再理解这个世界,因为多少世纪以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只是限于我们预先设定的种种表象和轮廓⋯⋯”。
对人类史的上溯,在人工仿生物智能化的今天,已经失去寻找与回归的意义,只是具有些文化的意味罢。
世界更加虚幻。这是人类面对的、即将面对的世界。
2017·11·05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