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者的风言谵语》:一月风语【2014-01-20·21·22】

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思想随笔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独行者的风言谵语
□
【2014-01-20】
如期归来,几天的旅途,让心如热汽球一样被哄大。置身在半坡居,还有种恍惚感。气候的差距、地域的差异,都给心理一种本能的落差。然一想到几日的饭食,好心情大打折扣,发誓以后再不随团去旅行。
从兰山(兰州)到南山(三亚),是不是一种缘份?
从半坡居到东山岭,也不过只是一种过程。
随游中,倒是写下了《古寂》、《红艺人》、《尘无涯》、《梦行》等几首九行诗,算是“立此存照”。
此行,是我与大海亲密接触最久的一段时日。亚龙湾,在沙滩上走过攘攘的人群,在最海边西端的换衣存物处买了一瓶啤酒,独坐于一隅,独酌心情,望海上潮生潮灭;在天涯海角,听海的喧嚣与人声混响成的乐章,从此不会怀疑生活的阴暗潮湿;在西瑁岛海滩上,逗留了整整一个上午,这也是此行最惬意的几个小时;在南山,亲近南海观音雕像,远眺桥两边海滩上戏海人的举止神情,看一波推一波、翻卷、触礁的浪头……对大海的了解,比之前似乎又多了一层。
从海口到三亚,从亚热带到热带,只有一座岭的分界,我记住了这个名字:牛岭。
回到半坡居,第一件事,是发了一条微信:因为熟悉,所以亲切。权当对朋友们的告白。我已归来。
归来时,我带回来一场海礁石,几枚海洋生物化石,算是此行最好的纪念品。当然,还带了一点茶叶,五指山的绿茶,这也是我钟爱之物。此行其他的遇见不表,就暂让它居于我的记忆中吧。
【2014-01-21】
外出几天,第一天上班,就收到几件物品。有当地晨报、日报寄来的三张稿单;有老家文友寄来的杂志,是一期《同谷》;还有外地朋友寄来的快递一大包,回去拆开一看,是一堆干货海鲜,我最喜欢的,还是那袋白茶。为何?我一直以为,茶是俗世里最清雅之物:僧喜之,道喜之,仕绅喜欢,贩夫农妇都喜欢。茶,真是出于尘,又出离于尘。
晚上,做了一餐有味之食。有味,自是酸味厚(酸菜)、辣之烈(干煸红辣椒段)之物,吃了几日清汤寡水的团餐,再食之此类,果然过瘾。餐后喝茶,想自己的馋模样,又失笑一回。果不出圣人所料,饮食男女,自然逃不出饮食之诱之惑。
妹妹忽然来电话,说了些事体。放下电话后,心中有点不是滋味。一个人,一个人的命运,只能由自己担当,即是亲如兄妹,也无力相帮,惭然。又想起那年妹妹初嫁时,爷爷不能自抑的两行清泪。一时间,许多旧画面旧情景贯穿一体,我仿佛看到了爷爷眼里的宿命。
夜真静,炉火也不在扑腾,情思沉凝中,是一派世外的安谧。
读一篇小说,少年的命运,把我领往对远年的追忆。
【2014-01-22】
每个人心底里,都有一道抵御的防线,我终于知道自己在抵御着什么。一个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于我,这件事就是自由写作:没有目标,不问意义。
大寒之后,就是立春(节气)。街头行人少了,车也稀了,年近了,泱泱大国,几亿人在做着乾坤大挪移。
听到、看到许多新闻,许许多多的信息,它们和他们都与我无关。在这个尘世,还有更多的无关之事,于我无关。
有人,喜欢围观,我不喜。也有人,喜欢被围观,我更不喜。纵容与被纵容,都是恶习。名利是什么,自有解;各有答,人,总不能变成名利下的工具。
一粒游浮于世的尘,不被风吹时,是最自由的。
愿我心,不再是风中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