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散文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十二月风语(下篇)
【 2013-12-22】
人生笑话百出。没有人会一生中不闹笑话,如疥癣之痒,却也不伤大雅。我的笑话是辞呈(口头)一年后,还在原职继续工作。去年冬至,在公司集体包饺子吃,当然也饮了酒,酒后我剖明心迹,决意辞职。在一个岗位干了十多年,也该歇一歇了,属实情。
又一个冬至节来了,一如平常休假时,打理花草,煮茶,读书,想象过去的生活与未来的可能。在想象与回忆中,我感到自已的这个笑话还会继续,也不知会是多久。
昨晚读书到很晚,从“李敖所藏中国美术精品图说”中,了解到许多原来不曾关注的近代书法家,及其艺术风格;而在“许地山论书法”一文中,首次读到先生对书法作为“艺术”的质疑、否认,李敖称赞“这些脱俗之言,真可佩服。”断断续续读完《传统下的独白》。在后扉写下:博学,多才,直笔……是谓李敖!这是我由衷的感赞。
小峰来电话,让我去他那儿吃饺子,便下山。到他铺子时,他正在“一米阳光”下假寐。见我如约而至,即兴为我演奏了《酒狂》,《平沙落雁》两只曲,静听,他的琴技果然大长。奏毕在他去煮酒的当口,我心还在《酒狂》中游弋。当我目触着空落的古琴,琴后墙上鲜艳的手书“心经”条幅,穿窗而入的斑驳阳光,一时诗兴涌动,轻吟:光阴空抚琴,留待知音闻。
就着黄酒,吃着他从家中带来的水饺,又忆起这些年一块过冬至节的趣事,人生快事,莫过于此。嗣后一泡茶毕,道别上山。
该做饭了,吃什么不是问题,冬至节,吃饺子是主题。当然,做几式小菜,再喝上几杯,恰小儿也在,一家三口(本一家四口、五口……)其乐融融,算是应古人“冬至大如年”的景。不足是父母、弟弟一家远在老家,只能电话问候了。惭愧。
明天侄子从内蒙来,三五日后侄女从北京来,年,正在迫近。半坡居因了小儿、侄子、侄女的来到,又会热闹些日子。原来亲情之乐,最能在节日生发。而春节,更是每位游子,每个漂泊者心底的彼岸,从四面八方出方,到东西南北各往久违的家。
天之伦,是春夏秋冬。人之伦,是亲情和温。
【2013-12-23】
会罢,八卦了一会,同事听闻到熟人的小道消息,供大家一乐,一笑而过。没有人当真。只因大家不是被八卦的主角,连配角、知情者也不是,最多也只是知情者的“好友”而已。对此类的八卦,常在饭局酒肆听闻,有网传的,有熟人的,但没有人当面对彼八卦。同理,关于我的八卦,也是有的,只是我没有听到而已。偌若关于我的“八卦”能逗别人一乐,也算是我对诸笑客的贡献。
某某研究会成立了,会长名誉会长,自然是一些“头面”人物。头面很重要,他们(她们)不是研究会的财神与财婆,也当是尝能发挥“余热”搞到大笔赞助费(单位、企业)的人物,何足轻重。“扯虎皮,做大旗”,在人情社会,果然好使呢。想来,自已此生是不会有“余热”的,但有灰烬,如当“百草霜”来使,也会有些“助消化,治积泄”的微用。
近来,有朋友要结集出书,先后发来书名征求我的意见,事实大可不必。如同给自已的小孩取名字,还是做父母的取才好。一是寄望,二是明志。当然,别人,也是可建言的,主,还得本人做。
要进行个人年度总结,这是我头疼的一件事。实话,上不了台面;“官腔”吧,又不习惯说。我倒是喜欢回顾,其实得与失,没有标准,何谓得又何谓失呢?以成败论,无味;以进步退步论,无趣。无需准备,到时随意发挥吧。
看到一个帖子,“和尚是怎么死的”,它以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典故并入现行集团企业管理机制,加以层层剖析,最后得出讽刺性的结论:一些和尚是渴死的,更多和尚是累死的。真是讽刺。“升职”,是现代企业员工梦寐以求之事,升职意味着加薪,加薪意味着从此有好日子过。职位等同一个人的面子,等同收入囊中票子,很少有人不看重。
人人希望自已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其实就是他的那颗心。但大家都忘了心,反在皮相上做文章,在哗众取宠上下功夫,真乃本末倒置。
据说,今夜有雪。但愿能下厚厚的一场,润润这个城市燥烦已久的肺,也润一润我干燥的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