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者的风言谵语》:十一月风语【2013-11-15·17】

标签:
文学原创张筱散文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独行者的风言谵语
□
张
十一月风语(上篇)
【2013-11-15】
好端端的一个词,用错地方,味道大变。诸如“领军”用到诗坛(诗歌圈、诗人圈),就变得狰狞起来。自然,一个诗人的死,值得人们纪念;最好的纪念,还是他的诗歌作品,不是“冠冕”。自然,每一个人的死,都值得纪念与怀念;每一个人的死,都有着各自纪念与怀念的人。
另一个话题,某诗人住院无医保,别的诗人呼吁,也情有可原。只是此处诗人被符号化了(如农民工的符号化),成了别人的噱头。噱头,是这个社会的通病。
无论什么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劳动,首先,他是人;不要把物性加在自已头上也加在别人头上。职业有高下,人格无贵贱。
诗人,就比别的什么人高贵?答案在我这里是否定的(虽然我也被别人称为诗人,是朋友眼里的诗人)。人,高贵的是心灵,是灵魂的自省与反省(没有人敢说自已的思想行为,不曾拙劣过,没有拙劣)。
精英是什么?我想了许久,都没能给出一个让自已满意的答案。在泛精英的时代,去精英化,也许时代才不会在世界的轨道上脱轨。
【2013-11-17】
国人搞了一场十大最美湿地评选活动,举办的大型颁奖晚会转播时,我恰好打开了电视,电视画面刚好是这场晚会的开始。不得不说,这台晚会(仅仅作为晚会)还是不错的,让我知道了我不曾知道的几个地方,认识了凤头雁鸥,重新聆听《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个女孩与丹顶鹤的故事,凄婉,忧伤,感人)时悄然落泪。湿地之于地球,湿地之于人类的重要性,无须置疑。
西溪湿地,也被评为十大最美湿地之一。颁奖前短片中熟悉的场景,氛围,让我忆起过往的徜徉,在西溪的秋色中独自漫步,在将村集市上打量慢时光,还有那只留香唇齿间的青团。西溪湿地,确给人许多难以忘记的人文怀想,无论是风光,还是逗留在风景中的人。
西,是一个方位,一个相对的区域概念,也是一个个地方或商品的命名。诸如:西北,西宁,西安;西塘,西溪,西峡,西山,西风或者西凤(酒)。这些地域都曾与我有过密切或不密切的关联,这些景地过去和现在都留下我的背影与足迹。它们,见证过不羁的行旅。
地缘,于我是一道说不清的命题。可我,总是在反命题中放逐。巧合,偶遇,邂逅。许多陌生的情境,幽明的事物,宏屑的风景,都一一给我留下无穷的蕴籍。这是我的幸运。
内心的隐秘,被时光一点点掰开来,晾晒在命运的岸上。没有人好奇,也没人会特别地在意。我的隐秘,成不了别人的隐秘。我们各行其事,如一条条源于不同处的河流,顺着各自生命的肌理,于固有的山川峡谷奔流,在固有的河道喘息、流亡,也许在某一处汇集,也许一世都没有相逢的机遇。然最后,我们不论从何处出口,都终汇入海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山川正在失脱自然的属性,它不可能逆转。纯然,如同理性一样,是一个让人绝望的词。
纯洁的事物,因为附加别的成份,已不纯洁。宗教或者说信仰:有着利益的属性,有着阶级的属性,有着特权的属性,甚至政治的属性。我宁愿自己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我只想重拾,一个自然人的本性与本真。
“你干吗认为你必须幸福呢?”是的,是的。我一遍遍呢喃着奥西普·埃米利耶维奇·曼德施塔姆的这句话,心中想的却是:我必须具有美德。
人们都在自己的世界观中寻找,“找到”之后,注定还是要回去的。
在这个世界上,我走得太远,我必须及时找到回家的路。于我,这也许不算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