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筱
张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295
  • 关注人气:1,0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人风语【2013-05-18·24·27·28】

(2013-05-31 09:09:38)
标签:

文学

原创

张筱图文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风人风语【2013-05-18·24·27·28】

 

风人风语

 

 

 

 

五月风语(下篇)

 

 

2013-05-18

事物距真相越来越远,这个中的距离,一是社会生存的复杂滋生,二是人与人之间无形隔膜愈加深厚,二者共同构成的这个距离。表相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纠缠、冲突、较量、扭曲,这是绝大部分人看不到的。即或做为当事者,也往往身陷迷局,无法四顾。在一个集体中,在一个群体社会,一个人,随时都有被“猎”杀的可能,当你成为别人的猎物时,你可能还没意识、还不知道,而那些隐形杀手:利益、谎言、名誉、权势,包括道德的刀剑枪弩,随时随地都在指向着你,准备刺向你的心脏。今天的明友,就是明天的对手。

世间还有没有真相?真相自然是有的,可我们眼里的,只是世态与世情,这所谓的世相,它们与真相趋之很远。其实许多人已接近了真相,但他们放弃了真相,害怕真相,他们缺少揭示真相的勇气;还有一些人不知道真相,在蒙蔽中却极力用谎言掩盖真相。世界,远比我们认识的复杂,比我们经验里的认知更诡异。

对事件,我从不轻易发言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看穿事件背后的东西,有形的或无形的,不愿为之起哄,以道德捍卫者的角色或以正义的名义去指责、称颂。这么做,并不违背我的良心,也不表示我不愿意相信“真相”,其实我一直在追察这个社会的真实和这个世界的真相,从未放弃。

有时候,真相更让人悲叹悲绝,让人沮丧,泄气,可一直生活在谎言中,在到处是赝品的社会谋生存,许多人在同流合污中会反过来安慰自已: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多数人在做了亏心事后,就如此这般意淫自已的良心,这也正是潜规则通行、流行、盛行的根源。当世界有明暗两套规则并行并各行其事时,人性已在裂隙处发生了大的悖逆,这是灵魂的悖逆:一个人在充当着天使时,又扮酷成魔鬼,反之在充当着魔鬼时,又扮装成天使。

想一想,世界并不全是黑白对立的世界,许多时候,我更喜欢世界的灰色。当然,不是所谓的灰色地带,而是一个能让生命休憩的空间,这个空间,它让人忘记了紧张,放弃了对立。这个灰色,才是世界的真实空间,不是赝品。 

2013-05-24

由事物折射内心,情绪、情感生华之变,真正可以说是风橘云诡。一个人的内心,无论是在风暴中心,还是处在风暴边缘,都难安静。风动,还是幡动?心动,还是物动?两相参照之下,难以结论。有时是风不动,心动,有时却是风动而心不动。心不动大抵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悲恸过度,二是沉醉于事于物,三是忘情忘我。大喜大悲之后,人的心,会慢慢地安静下来,而忘情忘我之境,只是在生命的某个瞬间、某个片断闪现,不能长驻。意识流也好,情感流也好,最终都要指向生活,最后都要归于内心。

生活已经够沉重的了,可是我忍不住还是写下许多沉痛的文字,这让许多人不喜欢,他们心目中的生活,是时尚、是潮流、是玩酷,如此种种。真实的情景是,生活不敢掰开了看,的确,它让人丧气、心痛、悲悯。当然,我不反对向上、阳光、正能量之类,也不反对个人价值实现、不反对对所谓成功的逐猎,可是我总觉得,滞留在生活层面上的情感,总是有些轻浮,没有抓住生命的要领。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不是所有的人想要的。可是,生命的意义在那里?对生命意义的探求,才正是人之所以活着的意义吧。

我不承认自已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但不放弃追求完美。于生活,于生命,虽然这个完美是有限的,但却是我存在的路标,跋涉、负重、前行,心灵的力量也因之而涓涓涌动,不停不休。

生活中,界限太多,界定太多,而我更愿意模糊这些界限、界定。不管是身份认证体系,还是阶级划分层次,或者以类梳理的社群、团体,对这些我都不感兴趣,这些只是社会形态的需要,不是个体生命的需求。一生中,我想完成的,只是对人的认知,对人性的探求与剖析。我一直模糊着自已的身份(体制强加的),这样看事物、看世界会更加分明,也才能做出较正确的判断。分工不能表明身份,它代表的只是一种工作类型,有时,我也会模糊别人的身份,这样方能更好地对话、交流,不亢不卑,淡定自如。去掉附加的东西,这样去接触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会看到一个生命内在的多样、多姿、多彩。

贵与贱,只是生活的标签,世态的印象,是外在的,与生命的内在无关。热爱生命,比热爱生活更有意义。一些生活,被我抛弃,这就是生活(方式)的可选择性,我也从未象现在一样,如此地热爱生命。 

2013-05-27

生,一杯酒;死,亦是一杯酒。只是别人为我们啜饮。人生是一杯酒,自已饮,当醉时醉。又一朋友的父亲死了,不能前往吊唁,有些许遗憾。

2013,我的路。一行字不小心误打成3013,身不能穿越,心,是否能实现千年的穿越?我的路,连通着城与伏龙坪一个叫半坡居的小院,这是我的现实。现实是,每个人都有自已的选择,都有自已的路要走。虚位以待,世界给每个人都留下空白。这是一个哲学命题,与“职位、职务”无关,与生命紧密相连接。

一些情,要尽情表白;一些事,适宜恰当表达;另一些心绪,只适合放在心的容器中发酵,不能言。这个初夏,我怀抱浓烈情绪,穿行于一些朴素的事物之间,生命,无比熨贴与真实。虚妄,如云散开,千万里的蔚蓝,宁静。然而,激情,还是需要的。万物竞长,是自由的秩序,渴望着,有一天回归乡村生活,这,是我看得见的未来。

深巷,少女,沙枣花香。面前的事物,让心辽远起来,浮现出许多的过往,如梦。 

2013-05-28

夜雨,早凉,温度降幅大。三只小狗,各据一方,在墙脚蜷缩一团,以此取暖。四顾无人,三只小狗,可能是流浪狗吧,怪不得样子是这样地惶。有主子的狗,总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我不喜欢狗,但挡不住世界正在变成狗的世界,与人分庭抗礼。人与人都陌路,宠爱狗,也许是它比较听话、懂事吧。

宠物这个词,一直不被我喜欢。更不喜欢人被当做宠物一样待遇,但有人喜欢,有很多人喜欢,于是做了体制的宠儿。

细究起来,宠的起源已经很久很遥远了。《毛诗.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为龙为光。毛苌传云:龙(音宠),宠也。郑玄笺云:为宠为光,言天子恩泽,光耀被及己也。这里的宠,是天子、帝王对大臣的恩泽,到后来成了“宠幸”。孔子後裔,李世民十八学士之一孔颖达疏云:“言远国之君,蒙王恩泽,今皆来朝,既得见君子之王者,为君所宠遇,为君所光荣,得其恩意,又燕见笑语,使四海称颂之,不忘也。” 孔颖达在这里的“宠”,其实也是那个意思,只是多少有点知遇的成份在里边。

自古到今,人一旦被宠,被宠者总会感激涕零;反之,则愤然不平。如果先得宠后失宠,那么失宠者难兔是会为之忧伤,绝望的。

读木心先生的作品,寻思木心先生一生的际遇传奇,我学会了宠爱自已的生命,宠爱自已的灵魂。属于自宠,而不蠢。

有人喜欢宠物,有人喜欢被宠。被宠的人也好,物也罢,他和它们的感觉是幸福的。起码,看上去是这样。宠人(物)者,则有一种满足感、宽慰感,也说不定,还有着颐指气使的成就感呢。

生命,还是狂野一点的好,温文,恭顺,实是不得生命与生活要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