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人风语【2013-05-07·09】

标签:
另类与社会记忆中法则张筱风语 |
□
张
【2013-05-07】
在一楼看雨,以围墙为界,视线很短,只能盯着五叶地丁的新叶,来反衬雨势,想看得更明晰,往往要仰首天空。在二楼,自然可以超越围墙阻隔,看到更远。高度不同,视野收纳的事物便不同,这是观感——生命对世界的观察、体认不同,没有什么孰优孰劣。可这一场雨呢?
雨夕来,上山及时,没挨淋,且能消遣地站在廊下看雨,赏雨。就在我悠闲地看雨的同时,想路上还有多少人,在急惶惶地赶。突然想打一个比喻:如果雨(自然形态)是一部法典,那么它的确是公正的;如果雨(与事物的关联)是一位法官,你还能说它公平吗?同样的一场雨,在不同空间、场景中的人,他们的遭遇、感受,是不会相同的。
一个人,与世界是什么关系呢?
一个人,与社会又是什么关系?
人,或者生命,永远是客体。不论是与世界,还是与社会。唯一能主导的,是生命意识。贫富,成败,荣辱这样一些生命外在的披挂、荆冠,我们不能自主。也没有谁,能为谁编制一顶发乎情、合乎理的桂冠。法则是世界的法则,秩序是社会的秩序,人,惘然其中,如鱼。
谁是刀俎?谁又会成为鱼肉?无语。
【2013-05-09】
天空湛蓝,洋槐花雪一样洁白,抒写着初夏的诗篇;空气清新,沙枣花幽香脚下深径,在这个早上生命轻轻慢慢……
整理一组关于船的主题摄影,仿佛回到当初的场景中。为图册命名:行走中的舟影。题跋:在路上,总会有一些影子留下,凝结故事。
读到王国维的一首诗:“人生只是风前絮,悲也零星,欢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读出了悲怆,读到了淡然,还有几许的无奈。在这个年龄,读这样的诗,心,是释然的。人生,确如此,但还需一步一步前行。大而化之之词,许多人讲得如同真理,其实不能掰开细看的。读书,有时我是先喜欢上这个人,才读其作品。
学会欣赏很重要,只欣赏我所欣赏的事、物、人。如此,生命不会乏味。
芸芸众生中,自已不是一个异数,却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