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上的几棵旱柳

标签:
张筱散文旱柳小马兄弟姐妹大道酒兴金城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读者大道旁,有几棵合抱粗的旱柳。但它到底是五棵,还是六棵,我不能确切地说出来。每次从这儿走过时,我都会从这几棵柳树上读出生命不同的一些暗示。
有年中秋,小马来金城办事。事后给我打了电话,便去西北宾馆见他。因为都已吃过午饭,贝面后就请他去酒吧喝酒。那晚从酒吧出来,忽然看到月亮很圆,这在城市的确很难得,于是小马提议去赏月。高楼林立的城市,夜渐深,这个时候,到那儿去赏月呢?去兰山是最理想的,我还曾期许在中秋月圆之夜邀几位朋友在蝴蝶亭赏月呢,可惜那晚不是最佳时机。这样,我就想到了去黄河边,那儿视野很开阔,是赏月的好去处。那晚趁着酒兴,从天水路拐向读者大道,边散步边往河边走,路途就遇见了这几棵合抱粗的旱柳。记得小马当时很感慨地问,这样大(老)的树,在这个城市不多见吧。我说是呀,也许在数十年前,他们还有许多同年的兄弟姐妹,但现在就我所知,象这样年长的旱柳,真是不多见了。小马突然说:与他们同年的兄弟姐妹比,他们够幸运的了!他的话,也触动了我。是呀,想想我自已,人到中年后,走着走着朋友就会少了,同年也会慢慢地少了。边走边望着月下的这几棵婆娑起舞的旱柳,边发着感慨,一时竟忘了我们是在都市穿行。当然后来我们还是去了河边,踏着月光,让影子尾随在我们身后;而黄河水流,听起来却不急不躁,节奏和缓如我的心律——这是大地的心跳吗?
按照旱柳现在的古稀之像和它的生长习性,这几棵旱柳树龄当在百年以上了吧,可谓是饱经沧桑。其中有一棵树半边已枯死,枯死的地方已形成巨大的空洞,空的地方,被人为地填充上别的物质,这样树洞就不会积雨、不会继续腐烂下去,也就是说人为地对还在抽枝吐叶的另外半边形成了一种保护。记得还有一棵已经倾斜,斜垂的半边被几根钢铁的架子支撑着,如同行步维艰,拄着一根拐杖的老人。其它几棵,却显得很精神,巨大的树冠上,仿佛垂下千条万条绿色的丝绦,但掩映着的树干与树身,却还是给人一种时光悠悠、世事苍凉的感觉。
还有一回,那是一个初冬的晚上,与另一位朋友沿着这条著名的读者大道由东向西散步时,朋友也注意到了这几棵旱柳。当时我们争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几棵旱柳“优秀”吗?争论自然是没有结果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这个答案。但我还是持否定意见。这几棵旱柳能存在着,与这座城市的变化、变迁有着直接关系。如果这儿是地处城市中心,可能它们早就不存在了;因为它们身处边缘地带,所以才得以在城市发展、变迁中存留了下来。这与它们是否“优秀”无多大关系。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人们对树木、对自然的破坏,是那样残烈,它们能在这人为的“洗劫”中幸免于难,只能说它们是幸运的。更幸运的是现在人们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深层次了解、理解,所以它们都得到了妥善的管理与保护。
已记不大清多少次从这里走过了,但就在前几天,一个暮春的晚上,又一次与朋友们经过这里时我突发奇想,这几棵旱柳,不就是这座城市活着的历史吗?虽然它们不能言说什么,但它们总会让路过此地的人想到些什么吧。
2009-04-28 金城·西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