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夜,月当头(随笔)

(2008-08-21 14:41:11)
标签:

张筱

小径

随笔

标志性建筑

彩灯

巨大能源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秋夜,月当头

                                 

                                    张 筱

 

朗朗的月,将圆未圆,倾泻着幽幽光辉。那晚月色正好,我最喜欢在这样的夜色中散步。

一如既往地由腿带动,由着性子,习惯性地跨出蜗着九米斋的那个小院大门,之后右拐、再左拐,就到了通往兰山的车道。沿车道一直向上,在胡思乱想中拐上几个弯、爬上一个缓坡后,就将城市夜景尽收眼底了。从西关、南关高耸的大楼,到广场那座标志性建筑辉煌的旋转彩灯,再往东、往北,就看见火车站灯火通明的站台与出入城市的要道:状如长虹般的盐雁大桥与东岗立闪桥,出了这个黄河上的隘口,再往东的那条高速,就可以通向天水、陇南……通向我的家。

家。是一个字符,还是一种意象?是一个载体(心灵的),还是一个具象符号?家,是亲情的牵挂、怀想、负累、痛苦、怜悯、责任的承担?还是精神强有力的支撑,是灵魂力量的巨大能源呢?常常把家挂在嘴边上,但一直没有深想过,家是什么。家是什物呢?也许,家就是一个上述情感、立场揉成的精神文化坐标,耸立在人的心灵之上:给人以爱、安慰、温暖、力量。家,对于一个漂泊者而言,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也是一个人精神的起点与终点。走在路上,在异乡。人的本能,让人在寻找一种认同同时,却在努力寻求归属感——生命的归宿。这个时候,“家”就会跳出脑际,闪现在心灵中,在沉思中反复梳理,咀嚼。

秋夜,月当头。幽幽光辉,把思绪扯得很远时,突又又拉近。目光在城上人浮游时,又落在了广场那座标志性建筑辉煌的旋转彩灯上。我知道那一刻在这个城市最大的广场上,聚积了许多人,他们一同在这里观看大屏幕、观赏奥运比赛:时而狂呼,时而鼓掌,一些人更是为其感动唏嘘,热泪盈眶……而妻子,此时也在九米斋中,聚精会神地观看据说是奥动史上最盛大的一届赛事。天底下仿佛人人与奥运会有关,可是我却觉得自已与其很远很远。说真的,奥运会,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朋友曾戏谑地说过,我是冷血动物,莫非我真是冷血。而据说蛇是冷血的,而我恰恰肖蛇。

一直对竞技活动不感兴趣,即使是上学的那些年,也只有在上体育课时,在休息老师的监督下,学会了一些基本动作要领,为的是让这门课程及格。后来,好象从来就没有过诸如此类的冲动。这也许与我的性格有关,但我知道,是自已常常被表相背后的事实惊骇着,只不过这种惊骇已慢慢麻木。

人生就是竞技场。不知谁说过的这句话,可谓警世名言。但我发现自已越来越讨厌竞技,越来越与这个世界不合流。

月光,掩饰了我的冷漠。我发现自已越来越无动于衷,虽谈不上绝望,但心似乎一直浸在一个麻痹的状态。对世事、世态、世人,抱着一种无可奈何态度。 

为生存而工作,为了心灵的慰藉而读书、写字。生存环境的残酷,工作及方方面面的压力,有时真让人喘不过气来,有时真想回到老家,继续过那种日出而做、日落而休的传统农耕生活。但细想想,这又是一种不太可能的可能。

“现代文化在经济上是建立在个人竞争的原则上的。独立的个人不得不与同一群体中的其他个人竞争,不得不超过他们和不断地把他们排挤开。一个人利益往往就是另一个人的损失……这种竞争,以及伴随这种竞争的潜在敌意,已经渗透到一切人类关系中。”想起临出门前读到的这段话,望着山下不夜的城市,回想日间所见的那些场景,那些商业嚣叫的声音,还有那些种种以经济的名义玩弄的花招、伎俩,我再次惶惑了,一阵寒意不由从心底生出。

夜色的安详,凉沁,让人神思更加清明。人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环境,也许会失去固有的立场,从而迷失自我。我发现自已在对待一些事的立场,也正在悄无声息地发生转变,可我想不清是为什么?无原则的宽容、甚至是纵容,最后的结果只是心底的苦不堪言。这个世界上,又有什么事不能发生呢?有一句很时尚的语句:一切皆有可能。但是,这个可能又是什么呢?是实现了梦想之中的一个设想、一种预期,还是步入到一个与之南辕北辙的结局?这实属难料。

月光掩映中的松林,还有那条林荫中的小径,看上去有许多秘密藏在其中。在那密林深处,在那小径通幽处,都有着一些什么样的秘密呢?踏着月光的男男女女,一对对胼足胝手的恋人,一双双牵手漫步的情侣,沿着这条小径出出入入,给这样的夜晚,凭添了浪漫的气息,给人以无尽的美妙遐想……

月色柔柔,清风柔柔,心也柔柔。如果说这个世界已经让人深恶痛绝,没有什么值得赞赏的,那么,还有爱,值得让人钦佩!一想到爱,想到“爱人”这个字眼,恍惚觉得冷硬的心,也柔和了许多。

想到近来发生的一切事情,重新梳理那些事、那些人。也想起贝多芬《致埃勒奥诺雷·冯·布罗伊宁小姐》中的一段话:“过去是不可能挽回的,如果我能够把以前我如此耻辱、如此与我性格相悖的行为从我的生命中抹掉,那还有什么我不肯奉献出来呢?”一遍遍回嚼着这些话,我发现竟与我的心境、当前的感受是如此类同。是呀,过去是不可能挽回的,只为此懊悔,又有什么用呢。盯着烟头上一闪一闪通红的火光,重新审视自已的内心,心中渐渐升腾起一片光明。

将圆未圆的月,还挂在当头,恍若一直未动。若不是我斜长的影子慢慢收缩,归拢,让人觉得时间的消逝,我甚至怀疑时光在凝聚在那一刻了。

月光洒脱地弥漫在夜空,而平台上的人,都已次第离开。路上上山下山的车辆,除了那不时而过的垃圾运输车外,再没有别的车辆通过。

夜深了,而月不眠。

 

20080814  伏龙坪·九米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