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裸呈灵魂,为小众写作(杂谈)

(2008-07-03 10:50:37)
标签:

张筱

散文写作

观感

杂谈

明博

文化

分类: 评论、杂谈

文/张

 

             裸呈灵魂,为小众写作

                    

                      裸呈灵魂,为小众写作(杂谈)

 

到新散文论坛看拙文《逸行西湖六月天》回帖,明博先生回帖如下:凡兄发文,我一般都读,但很少说话。今读兄文,说几句。一、在表达上,应避开泛泛的感受,尽量深入。二、于常人熟悉的风景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感受。三、与其面面俱到,不如突出一点。一点读后感受,愿与兄交流。

的确,在论坛上能真心指出一篇文字不足的人并不多。就该文而言,虽然我对其中两条并不苟同,但做为散文写作的一种普适性规则,还是很有见地的。于是我回复:“感谢直言指出拙作弊端,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注意改进,再次感谢!还请多指导!”这就是我的态度,对别人意见尊重的一种态度。

明博先生的这个回帖,让我又想到早上电话中与朋友的一席话,他说正在写的某篇文字不想写了,原因是持反对意见的人太多。我就告诉他,如果你连这些勇气都没有,那就失去了为文的意义。

对于散文写作,以我的实践而言,总是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观感的描述、内心感受的吟诵、文化底蕴的裸呈,当把这几个层面完美结合起来,形诸文字后,当会是一篇不错的文字了。当然观感的视角要独到,内心的感受要真实,文化的表征要具有代表性。特别的观感或者印象(或者说陌生化),可以吸引读者;真诚的内心表达(个体生命经验或独到感悟),能激发读者阅读下去的内心渴望;而通过读者熟悉的文化或人文经验(具有的公共性),来引发读者心灵的共鸣。

在散文写作上,就我的习惯而言,从来都是当心中有一个大体框架后,就会按这个思路一直写下去,把自已内心对某一事、某一物的感受、感触、感觉尽量表达出来;或者,尽量把事物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地呈献在读者面前,让读者感受、评判,这就足够的。散文只是一种文体形式、或者说格式,不应承载太多的使命。

再就是写作的姿态,决定了一个写作者与其作品的命运。如果一位写作者要想以散文传世,那么三几篇文字是不足形成影响的,三五本书也太少——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阶段,散文创作,也有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过程。真正的写作,是不以功利为目的,也是不以传世为目的。它只是探求生命的存在的形式与其延展过程的精彩片段,不断地寻求、修补内心或者灵魂出口的一个通途。

抛开功利,即使我们写了一生都不能完成这种飞跃,我们也不必为之后悔,因为我们努力了,尽心了,也就聊以自慰了。

大师,是百年难现的。我明白、也承认自已成不了大师,那么,我就老老实实当好一个写作者吧。世间的道有千条,谋生的方式也有千种。于我而言,为文只是一种喧泻,一种物质之外的活法而已。

为内心的宁静而写,为懂得欣赏的那部分小众而写。这,也许就是我写作的初衷与愿望。

2008-07-02 金城·西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