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喜悦的收获(“洁云杯”征文)

(2007-10-30 13:43:42)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文学/原创

张筱

随笔

喜悦

收获

中国散文诗90年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喜悦的收获(“洁云杯”征文)  喜悦的收获(“洁云杯”征文)

 

相关链接

 http://sws.china-holiday.com/blog/user1/1541/archives/2007/142367.html

 

 

               喜悦的收获

 

                                 张筱

 

    昨天收到河南文艺出版社的一封信,诧异着打开,才看了一行字,突然就感到十二分的喜悦——喜悦象泉水,咕嘟咕嘟一直往上冒……

确切地说,这是一封采用通知,打印的“大作”后面是用手写的《雪落无痕》与《逝水的追忆》两篇入选散文诗目。这两篇作品,均选自2000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我那本散文诗集《漂泊之魂》。而这两篇散文诗的篇名,还是文集中两个小辑的题名。收录拙作的文集名为《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信末落款是王幅明。

    这的确是一份意外的收获。它让我喜悦的理由是,证明我的散文诗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承认(虽然自已早就承认了),虽然这样说出来会让人感到我是多么虚伪,但我忍不住还是要说。

    在“中国散文诗”网站首页,我找到了《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目录及相关的一些文字。耿林莽先生在序中说:“王幅明先生为本书所写的导言,题目是《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寂寞,是散文诗美学性格的一种象征,也是她在社会和文学界所处地位的一种表述;美丽,则是其美文性的说明了。为了纪念从艰难探索中走过来的90年,幅明主编了《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这部大书,这是中国散文诗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仅对当代散文诗的发展,而且对散文诗未来的走向,都将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真是值得欢迎和庆贺的一个壮举。没有对散文诗的强烈事业心和过人的胆识与魄力,是断然不能为的。”虽然我仅是272位作者之一,但读到此,又怎能让人不激动呢——为中国的散文诗,也为自已。

    王幅明先生也在后记中这样写着:“2007年是中国散文诗90年的纪念年。作为一名终生热爱散文诗的作者、研究者,且目前又在文艺出版社的工作岗位上,应该为它做点事情。该书策划萌发于2006年10月在成都举行的中外散文诗学会成立暨第一届理事会期间。作为中国散文诗90年创作与理论成果的集中展示,《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一书在年度选题讨论时得到大家的一致首肯,并列入2007年的重点出版计划……”至此,我虽有些汗然。然而,但我更感到骄傲。这骄傲,发自于我对文学的热爱。

    屈指算来,在文学创作这条路上,我已坚守了二十多年。而业余从事散文诗创作,也有十五个年头,曾出版过《爱的独白》与《漂泊之魂》两本自选集。也曾分别在两家散文诗刊“实力组合”、“璀璨的星群”栏目重点推出过我的作品,这些证明了我在散文诗创作上的成长。而去年受到冯明德主编邀请,有幸出席了《散文诗》杂志在香港举办的全国第六届散文诗笔会,让我更增强了散文诗创作上的自信。此之前,由邹岳汉先生主编的《伊犁晚报·散文诗专页》和一家地区期刊“07中国散文诗大展专号”也刊登了我的作品,这足以让我自慰。而邹岳汉先生主编的年度散文诗选集中,连续三年选入了我的作品;他在《中国大陆近20年散文诗发展概观》一文中,也列到了我的名字。为此,我感到幸运!

    2007年,也是我收获的一年。散文集《生命的盛夏·思想的盛果》,获得了由十多家知名网站联合举办的“07中国网络文学节”散文类二等奖,对此我所在的这个城市的晨报,还做了一期关于我的专访;散文集《青春行旅》,也获得陇南市首届文学奖提名;而有作品被选入《中国散文诗90年(1918-2007)》,则更是我的荣耀!

    朋友知道这一消息,要为我庆贺。在一家茶屋,当我们举起酒杯时,我已陶醉了。记得后来我对朋友说,当我创作完成一篇作品时,其兴奋、愉悦不亚于商人们赚上了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元的那种成就感、自豪感。我还问朋友,我是不是很阿Q?朋友说以自已对我的了解,绝对不是。见一位我自视为知已的朋友这样说,我释然了。

    有一天在QQ聊天时,外地的一位朋友这样对我说:你再忙,每天都要写点东西。还连比带划地竖起了大拇指,说我富有。我说:当然,是精神……朋友又说:精神富有是永久的。对此,我自然知道是朋友对我的一种鼓励与慰藉,但我还是为朋友对我的理解感动、感激!

    对于文学创作,包括散文诗的创作,我有自已的理解。一次与另一位好友谈到写作时,我给她打了这样一个比方:“文学创作,就象桌上的这杯茶,当你端起了它往下倾倒时,你想要控制它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至于它在这张桌布上会泅印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更是不能够预测的。这与你倾倒的角度、力度、速度都有很大关系。如若你端起的是一杯奶,你的便使用同样的角度、力度、速度,而泅印在桌布上的图画,也会是与茶水那幅不一样的。如果把倾倒的过程视为一个人的创作过程,那么这个‘流’就是作者心灵的泉涌;而一杯茶水与一杯牛奶,则可以把它看成是两个人或者一个人的两种创作样式。于是,创作的独特性与多样性就显现出来了。”这些话,其实也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创作原则。

    今天窗外阳光明媚,打电话谢绝了朋友中午聚餐的邀请。就这样一个人坐在安安静静的办公室,任思绪流淌着形成了这篇文字——我一边敲着健盘,一边大饼就着鸭肉填充着空瘪的胃。而幸福的祥瑞,把我彻底笼罩。这样的生活,我真不知自已是贫穷还是富有。反正我很快乐,心情十二分地愉悦。

 

                                2007-10-30  兰州·西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