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守望金色原野甘肃日报百花 |
分类: 散文、随笔作品 |
说麦子“柳黄”,指的是小麦停止生长后,植株由“青”渐渐变“黄”的阶段。大约再经半个月太阳的暴晒,麦田就是一派耀眼的“金黄色”了。这是乡村最迷人的季节! 说到麦田,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小说中的主人———16岁的霍尔顿说过的一句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想象着在一大片麦田里,上千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可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没有提到麦田的颜色,是嫩绿还是金黄呢?其实麦田的色彩在这部小说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麦田维系了无数人的情感和记忆。麦田是一个意象,守望者是一个隐喻,我们都能感知它的存在。在此种意义上,霍尔顿的麦田,就是大家共有的麦田。 我关于麦田的记忆,却也总是停留在儿时。那个年代“以粮为纲”,统一播种、收割。那时节,无论是在家乡一马平川的川道河谷,或是东西两道山梁、山坡上,每当到了夏天,就会看到原野上到处是金色麦浪翻滚的壮美景色。随着大集体的瓦解,随着经济作物比重的增长,已没有那种整川连坝、千顷成片的麦田,也不见了每逢夏天到处是金色麦浪翻滚的壮美场面。在乡下生活的那些年,我多次播过种,也收割过小麦。因而我懂得了麦田,就是生活的希望。真正对于麦田有了感情,也是在那时候。 进入初夏,麦子快成熟时,家里人每天都要到麦田里去观察,寻找最好的开镰时机。因为过早收割,麦粒还是半浆状的,碾晒后麦子就是干瘪的;正熟时下镰,收获的麦粒就饱满、有光泽,黄灿灿的;熟得太透下镰,则容易掉穗、掉粒,产量会打折扣。这个事情,早年主要由爷爷来做。后来则成了我的事情。一般情形下,我都是在正午吃完饭歇息的空隙,骑上自行车到田野里去的。 骑着自行车,在乡村用沙子铺垫得很平整的大道上前行。头顶的太阳,把草帽、人和车叠在一起,只见一个影子在阳光下“沙沙沙”地滑动着。那“沙沙沙”的声音,是车轮碾压在沙子上发出的轻轻摩擦声。出了乡村,左一拐右一弯,就上了田间小路。这时平视过去,两旁田地里金黄色的麦田就进入了视野。再望远些,是一眼望不穿的田野的金色。随着南风频频吹动,广袤的田野就开始泛起金色麦浪。这金色的浪潮,会随着风的强弱、起歇,如同涟漪般渐渐扩散,一波又一波,起起伏伏,摇摆不定……那一刻,我会被眼前的景色莫名其妙地感动。 我喜欢这个时刻,喜欢这个时刻的阳光,它是一天中最炽热的一个时辰,容易让人产生一些激情和欲望;对于田地、关于丰收的种种欲望。还有就是喜欢这个时刻的静寂;歇晌时田野里少有人踪,这时的田野是最静寂的,就连那些野鸡、野兔们,也藏在阴凉处不肯出来活动。 当一块麦田成熟后,母亲就领着我们兄妹,在太阳还未升起来时提上镰刀下田了。当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已割倒了好大的一片。割累了时,我会直起腰站上片刻。站在齐腰深的麦田里,那些麦穗上的芒刺,在太阳照耀下,金光灿烂,晃得人竟然有些眼晕。而心里,却是美滋滋、乐呵呵的。那时候,出的力、流的汗、受的累,都被喜悦替换。大约有近十个夏天,我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由年少变得成熟的。 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06/04/010367680.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