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喜欢自己的女人。一个人,首先得爱自己,然后才能爱别人,我一直这么认为,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何谈去爱别人?”
我相信,与其说这句话是发自安静的位置的(呵,这样叙述有点拗口,在下文将以安静相称)《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小说中主人公内心的独语,还不如说是作者本人——安静的行为准则。
纵览安静的小说,总是在不厌其烦地表述着一个主题:爱与爱情。从《淡淡的幸福》、《爱是一株曼佗罗》、《像我一样为爱去痴狂》到《通往天堂的阶梯》、《青涩季节,我差点成了离家出走的孩子》,再到《明知是错,爱你无悔》、《网事》、《渴望爱情》、《一个人的独舞》、《两棵竹子的爱情》,《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等等,无论是美好的初恋,还是网络恋情、或者畸形别恋,无一不是在诠释着爱情或者讲述着或浪漫、优雅、梦幻般的爱情故事。而这些故事大多是忧伤的、凄美的,甚至于有一种理想化的、童话的趣味,但这些故事同样让人觉得真实、感人。
安静的小说,就是在静静地诉说:用心灵倾诉着一个又一个爱情故事——而这些故事呈献给读者的是爱的美丽与忧伤。也许是与性别、性格、阅历这些因素有关,在安静的小说中,让人感到作者倾注了许多自己的情感,甚至不时在某些章节隐约着作者的影子。真让人难说这是这是小说的“卖点”还是败笔。好在安静写小说(包括那些优美的散文)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她只是在喧泻沉积在心灵中的一些情绪。而小说,只是充当了喧泻载体;至于爱或者爱情,更是一个情感/情绪的喷射点而已。特别是《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这篇小说,在这点上表现得更明显——当然,故事肯定是作者虚构的。
在《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这篇小说中,作者改变了惯用的写作手法,她以时空交错为主线,铺陈了一场浪漫忧伤的网恋故事;有点类似于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又给小说营造了一种迷幻的色彩。小说中男女主人公在网上相识、相恋、相爱,女主人甚至在婚礼上做了逃跑的“新娘”……但到最后,这场爱情游戏就像阳光下五彩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小说用大量的感性文字,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述,把读者一步步引入到“似曾相识”的“情境”之中,从而引发读者共鸣。从这篇小说来看,作者的技巧比之前的几篇更娴熟。不足之处是对于另一位主人公沈源形象单薄了些。
如果说我是把《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当作作者那篇《青涩季节,我差点成了离家出走的孩子》“续集”来解读的话,《两棵竹子的爱情》与《网事》这两篇小说,则本身就是一个童话,只是这些童话,只适宜于成年人阅读。至于《淡淡的幸福》这篇小说,当以小说的元素来看待时,觉得其更象是一篇美文。《爱是一株曼佗罗》讲述的是一个婚外情的故事,展示了一场爱与欲的较量。小说男主人公苏越与女主人公裴力的情感纠葛、矛盾、冲突,俨然就是这个时代办公室恋情的缩影。小说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口吻(内心情绪的表达),来诉说对对方的感受,两人之间的“情感”反差,与类似的题材相比,小说有一定特色。
读遍安静文集中的所有小说,我发现一个规律,不知是作者有意还是无意的,故事总是以3年为一个周期。“三年的时间,好象被我不经意间轻轻的一挥手挥掉了似的,中间偶尔也有故事发生,但又如故事一样地消失了(《爱是一株曼佗罗》)”。“现在,我只能用粗略的文字装裱我已经逝去的爱情,这是我唯一能做的事。缘起缘灭,只在瞬间,三年前和程颢擦出火花的瞬间,三年后和程颢说分开的瞬间,在以后的记忆中将成为永恒,成为我回忆的一个痛点(《遗失在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最后,想再说说《渴望爱情》这篇小说。作者通过对于往事的回忆,展现了一对高中生之间的恋情。这种爱是朦胧的、纯净的,但这种恋情,很少会有结果,文中的主人公也不例外。值得称道的是,安静的这篇小说从结构到细节的安排,都很流畅,语言更具“小说”语言特质(相较于其它,语言还有散文的痕迹,我一直是把安静的小说当作散文化的小说去阅读的)。
作为小说,安静的文字(语言)魅力在于对人物心理刻画上很有功力,缺撼是对于场景/氛围制造不够,选材也有些窄,如能在题材上有所拓展,小说创作将会更进一步。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孔之见。
安静说:“爱情于是在我眼里成了一副伤感的画,风吹画动,说不出的忧伤。”也许,这种感受,不是安静“独家专卖”呵。
2006-10-10金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