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保基金持股市值社保组合十大流通股股东投资轨迹财经 |
分类: 股市春秋 |
迄今为止,社保基金已经在股票市场投资十年,在这十年的投资风雨历程中,作为投资领域的“国家队”,社保基金操作风格稳健,在A股历次牛熊市转换中均能较好“踩准”时点,提前潜伏或逢高位离场,其持股仓位和投资品种也不断随市场和政策发生变化。目前,可以公开查找的资料虽不多,但借助于交易软件中A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社保基金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大致判断其加仓和减仓的趋势,并以此洞察社保基金在股票市场中的投资轨迹。
持股总市值变化
2003年6月,社保基金初入股市,开始投入的资金很少,由于当时正值熊市,社保基金更多时候是处于蛰伏状态,从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的两年熊市中,其在A股十大流通股中显示的市值规模基本都在50亿元以下。
从2006年到2007年,社保股票投资金额不断提高,到2007年二季度达到高点326亿!然后开始大规模减仓,在指数创下6124点前一个季度,社保理事会已退出多家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东名录,成功实现逃顶。2008年第三季度社保基金的股票市值创下88亿元的低点,在上证指数创下1664低点之前,社保基金再次重仓买入,精准抄底。到了2010年一季度,在A股“熊冠全球”的一年开始之际,社保理事会再次全面降低股票仓位,再次神奇逃顶。从社保基金在十大流通股东市值的变化,可初见其仓位变动轨迹的端倪。
从十大流通股股东的数据看,社保基金最大持有仓位大曾达到500多亿,但是,这仍远远不是其持有的全部市值。首先,在一些大盘股中,比如工商银行、中国石油等股票,最小的十大流通股股东市值都要超过10亿元,如果持有该股票市值10亿以下,不会被列入十大流通股股东。其次,根据理事长戴相龙的一次讲话透露,社保基金一般持股市值为其总资金规模的20%,而按近期社保基金的总规模估算,社保持股市值应在1500亿以上。以此推算,社保基金持仓大概为其十大流通股股东显示市值的2至3倍。
从最初的划拨,到后来的自主投资和国有股转持,社保基金资金总规模逐年稳步增长。按照理事会公开的年报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起(2012年报尚未公布),资金规模分别为1325、1711、2118、2828、4397、5624、7766、8376、8688亿元,从增值幅度上看,2007年和2009年增加最为明显,而这主要归功于股票投资收益的贡献。
随着资金规模的扩大,社保基金投资有所扩散,更多潜力品种被纳入社保基金的投资范畴,由此社保基金组合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之中。根据金融界的数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2012年公司年报尚未完全公布),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的社保组合数分别为:76、168、261、296、113、209、237、319、295,在这其中,有个别公司同时出现几支社保组合。
根据参股数据分析,社保基金的投资风格显著倾向于低PE、高分红、低股价波动率、低Beta、资产负债率中等偏低的上市公司。在2003年到2012年十年期间,社保基金除了根据市场情况加仓减仓之外,还注意根据政策、行业周期、市场变化调仓换股。各行业数据如下:
社保对有色的波段做得颇为成功,抓住了2006年和2009年两波行情,但2007年减仓过早稍有遗憾。社保在2006、2007年对于煤炭的配置很低,没有获得超额收益;2009年大幅加仓煤炭,2010年减仓,波段做得很成功;2010年底到2011年加仓煤炭没有获得超额收益,2011年下半年开始减仓煤炭。
社保对于钢铁的持有期比较短,一般不超过半年,基本上是快进快出;化工行业除了2008年上半年大幅加仓外,其他时候配置都比较低。
2010年对建材行业的加仓获得了超额收益,由于受房地产打压政策影响,2011年二季度开始减仓建材。社保对于机械的配置一直较为稳定,但09年的减仓效果不够理想。
于2007年大幅加仓轻工,2008年又大幅减仓。自2008年以来,在信息设备行业的配置大趋势向上。
社保在2008年大幅减仓汽车较为成功,2009年开始重新加仓,2011年又开始减仓,这和国家对于汽车行业政策波动有关;家电从2009年开始持续加仓,2011年获得收益后开始减仓。
在房地产政策出台之前,于2009年中开始大幅减仓,地产股跌到低位后,于2011年下半年又开始加仓。食品饮料行业一直维持较高配置,2010下半年开始减仓。
商业贸易行业一直维持较高配置,2010下半年开始减仓。餐饮旅游行业除2004年初有过短暂的高配外,其他时期持有很少,近来配置有所回升。
纺织行业在2005年大幅减持后,直到2008年下半年才开始增持。农林牧渔在10年大幅加仓,2011年达到高位。
医药生物行业一直都是社保基金重仓的行业,虽于2010年下半年开始获利后减仓,2011年三季度又开始低位加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