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行之六:神农溪
标签:
神农溪纤夫土家族巴东悬棺 |
分类: 中国华中 |
下午三点,船泊位于巴东码头,我们改乘一条较小的游船,去游览向往已久的神农溪。神农溪发源于“华中第一峰”神农架,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中,于巫峡口东2公里处汇入长江,全长60公里,溪水清冽明净,两岸山峰奇峻。如今三峡大坝建成蓄水,神农溪水位提高很多,虽然原来漂流的野趣不在,但船可以行至更深的峡谷,形成美丽的神农溪小三峡景观。
龙昌峡
从巴东码头渡过长江,就驶进了神农溪与长江的交汇处,迎面是一座横跨神农溪的大桥,上面赫然题有三个大字“神农溪”,穿过大桥就进入神农溪的第一个峡—龙昌峡。河面不足二十米宽,只见两岸山峰对峙,层峦叠嶂,怪石耸立,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公里,真是“雄中露秀、险中纳奇”。在导游小姐的指点下,我们从不同的视角,以超常的想象力,欣赏沿途奇峰异石。

不一会儿,在船的左上方的峭壁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几处绝壁间的洞口里,放置着古代悬棺,崖缝中残存着一些木桩,肉眼清晰可见,这就是神农溪有名的岩棺,也叫做悬棺。据专家考证,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何在这悬崖绝壁间的天然洞穴里放入棺木,一直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迷,也给游客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船继续前行,看到的是象鼻山,一座秀美的山形巨石,像长长的鼻子伸入溪底饮水,硕大的耳朵在聆听游人的欢笑,它气势雄伟壮观,有树的点缀,草的衬托,比桂林的象鼻山还要逼真。
忽然,在我们船的前面,有座像巨门一样的高山挡住了去路,疑似没有路了。但转过前面这道巨门,立刻出现一片开阔水域,岸边有人家的地方就是龙船河村,有道是:“舟至山前疑无路,转过一弯又一村”。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一曲《纤夫的爱》,就是在这里拍摄,从而唱响大江南北。
鹦鹉峡
过了龙昌峡,河面渐渐地变得碧绿。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现在游船已进入了神农溪的第二个峡—鹦鹉峡。前面出现一个很高的山岩,这就是高视岩,海拔1001米,是我们游览神农溪途中的最高峰,目击之处能看到很多洞穴,相传那是巴人祖先居住过的洞穴遗址。

两岸的山峦有的就像狂啸之虎,咄咄逼人;有的巨石如同嬉戏之猴,妙趣横生。有的崖壁上不仅钟乳密布,还留有古栈道的凿痕,也显露着大大小小溶洞,据说整个神农溪有天然溶洞多达六十余个。
最惹人注目的溶洞要数“燕子阡”,它是神农溪畔迄今发现的最大溶洞。从游船上看去,“燕子阡”洞口高大而宽阔,四周的岩石层层叠叠,呈现出大理石一般的光泽。导游小姐介绍说,“燕子阡”洞高八十米,宽三十米。洞顶常年栖息着短嘴金丝燕,密密麻麻地集聚在岩壁上筑巢产卵,繁衍后代。在春意融融的日子里,常见成千上万的金丝燕飞出溶洞,翱翔在峡谷上空,给人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绵竹峡
游船继续逆水而上,我们愈来愈见山明水秀,两岸植被茂密,山花野草丛生。导游小姐提示,我们的游船已经进入了神农溪的第三个峡—绵竹峡。到了上游,游船泊岸,原来这里是游客换乘中心,岸边挨个儿地排着十多条“豌豆角”扁舟,我们由此登上“豌豆角”扁舟,船工划船继续上行。这种形似“豌豆角”的扁舟,既有点古味又有点土味,在碧水清波上悠然漂流,让人感到一种原始的野趣。



狭窄的棉竹峡中,险峰峭崖千姿百态,峭壁上溶洞遍布,石钟乳凌空倒悬。有狭窄的一线天,有“蟒蛇出山”等奇峰怪石。从下游往上走,愈来愈觉空气异常清新,峡中格外幽静,不由得心净如洗,仿佛远离尘世。
在到达上游的一个水弯时,船头的纤夫开始上岸拉纤,只有短短100来米,纯属于表演性质。导游小姐说,从前的纤夫常常赤身裸体、一丝不挂,这样既便于涉水用力,又省得磨破衣裤。然而,随着神农溪水位提升和知名度的提高,这种无邪的画面已经难得一见。不过,为了满足一些影视的摄制需要和一些游客的猎奇心理,这些朴实的纤夫,有时也会不情愿的献身一把。
纤夫回船,“豌豆角”扁舟掉头,船工划回下游。导游小姐开始活泼气氛,给我们讲起了神农溪两岸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民间故事,还教我们唱一首土家族情歌,教会后再与我们对唱,她先扮成土家妹子唱,然后我们游客跟着和唱,一路热闹非凡。
到换乘中心,换船从原来水路返回巴东码头。碧水倒映着沿岸的青山,大自然的灵气无处不在。神农溪,在长江三峡千里画廊里,就像是一个精美别致的饰品,为壮丽三峡增添了绚丽的风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