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社保基金项怀诚逃顶资金安全股票 |
分类: 股市春秋 |
在A股市场上,有一个“不平凡的投资者”,曾经一次次成功抄底,又一次次神奇逃顶,更让人感叹的是具有如此深厚内功的竟然是一个庞然大物,它就是全国社保基金。这个超大的机构投资者如今已是A股市场绝对主力之一,它的一举一动往往被看成股市投资的风向标,牵动着每个投资者的神经。社保基金成立仅仅十年,进入股市更是只有短短7年,但凭借其国家背景、注重资金安全、对政策把握精准,在资本市场上屡屡收获成功。
入市历程
2000年9月,全国社保基金成立,负责管理由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及股权资产、中央财政拨入资金、企事业单位代缴社保费用以及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股票等其他流动性的金融工具,规定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其中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
社保基金进入股市主要是通过优选基金,自身并不直接购买股票。2002年年底,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六家基金公司成为首批社保基金管理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基金托管人。 2003年6月2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与南方、博时、华夏、鹏华、长盛、嘉实6家基金管理公司签订相关授权委托协议,全国社保基金随即正式进入证券市场。
注重资金安全,政策把握精准
社保基金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能出问题,因为一旦出问题,老百姓的保命钱就没有了保障,就可能引起社会的不稳定。因此,财政部和劳动部制订了社保基金管理投资运作原则:在保证基金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基金资产的增值。由于监管要求,社保基金投资风格表现为长期投资、稳健防守、逢高减持的策略,一旦市值过高,社保基金股票投资占总资产比重会自然下调。
现任全国社保基金理事长戴相龙,是原来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而戴相龙的前任项怀诚,则是原来的中国财政部部长。从两任老板均为前国家金融部门顶级高官的背景可以看出,社保基金对政策的敏感度和把握能力毋容置疑,这也就不难理解社保基金为什么总是能够“先知先觉”,一次次在政策出台前,或成功抄底,或神奇逃顶。
从A股历年数据看,社保基金总能在相对较低的位置大举增持,迄今为止有过多次神奇的逃顶经历。例如5.30暴跌前,社保基金大量赎回开放式基金,并且从二级市场逐渐减持;又如,社保基金在2007年四季度大规模撤出市场,减仓1/3,再次“神奇”逃顶;再如,2008年5月,社保基金在港狂抛工行股票,此后A股和H股市场均出现暴跌。
十年投资,收益丰厚
社保基金成立之初的三年,其资金只存银行、买国债,年收益率只有2.25%,这是因为当时国债和银行存款收益率就是2.25%,如果算上物价上涨等因素,社保基金头三年的投资收益可以说是个负数。
2003年3月项怀诚接手全国社保基金后,社保基金的收益开始全面改观。项怀诚主持过国家税务总局工作,当过财政部长,既管过收钱,又管过分钱,现在又被派来经营全国社保基金,可以说是如鱼得水。项怀诚接手社保后,便开始将社保基金全面投入资本市场,投资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已经包括股市、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实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多项投资品种。社保基金投资稳健,炒股所得不征税,没有扶贫义务,得到多项政策支持,因而在资本市场上所向披靡,收益丰厚。
社保基金投资风格随着政策和热点而转变,从最近社保基金持股上看,投资集中布局在机械设备仪表、金属非金属、食品饮料、石油化学塑胶塑料、批发和零售贸易以及医药生物制品等防御性板块,盘子流通股本多在10亿以下。社保基金持股看重公司业绩和未来成长,擅长精准把握题材和政策热点个股,尽管某些股半年报的业绩表现不好,但是它们的未来预期是向好的,当然,社保基金的敏感度并不局限于对上市公司重组信息的捕捉,更体现在对政策热点的包抄,做起波段来毫不含糊。
根据社保基金会官方网站统计资料,截止到2009年底,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7766.22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4145.07亿元,占比53.37%;委托投资资产3621.15亿元,占比46.63%。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850.49亿元,其中,已实现收益额427.66亿元(已实现收益率8.39%),交易类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422.83亿元。投资收益率16.12%。社保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2448.59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