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三上习作单元《金色的草地》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2018-10-14 15:43:33)
分类: 示范引领任务


《金色的草地》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统编三上习作单元《金色的草地》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文本教学解读


《金色的草地》是一篇介绍自然之趣的文章。讲述了生活在俄罗斯乡下的小朋友在一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无意中发现了草地会变色,通过仔细观察明白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探索发现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章语言浅显易懂,内容充满童趣,课文插图,旨在帮助学生想象在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上玩耍的画面。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特拟定以下教学内容。


1.识写生字。


课文要求会认的生字有6个生字,要求会写的有13个生字。


三年级学生已经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识写生字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在学生易错之处指点迷津,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蒲”“英”二字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蒲公英图片识记,两个字都是“艹”,因为蒲公英是草本植物,“蒲”是一种那个植物,可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蒲草、菖蒲;“英”本意指尚未开放的花朵,所以从“艹”。指导学生写字时,教师一边范写,一边提醒学生“蒲”上下结构。“耍”提醒学生跟“要”区别开来。“钓”提醒学生跟“钩”区别开来。“趣”半包围结构,笔画较多,范写时提醒学生“走”的一捺要写长,托住里面的“取”。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预习环节应让学生自己练习朗读课文,读通读熟。朗读指导的重点应放在第二、四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想象“草地嬉戏”的情景,并进行“演读”,让两个学生扮演兄弟俩做动作,其他学生朗读该段。第四自然段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感叹号,读出对“长满蒲公英的草地”的喜爱之情。


3.体会观察,迁移运用。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因此课文也承载着“习作例文”的使命,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其中暗含的习作知识和技巧,并尝试迁移运用。这篇文章的作者在自己非常熟悉的草地上发现了变化,并在追问和观察之下终于搞清楚了草地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体会作者坚持观察,不断追问的精神。如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起得很早”“中午回家”“傍晚”等词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细致和坚持。抓住“这是为什么呢?”体会作者的观察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追问,达到更深入了解事物的目的。从而明白观察不仅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思考才能有更大的发现。


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课后习题说说自己在大自然中找到的玩具(如叶哨、水漂等)和观察到的事物变化现象以及探索到的奥秘,还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观察日记或关于事物变化的小练笔。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蒲、英、耍”等6个生字,会写“蒲、英、盛”等1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快乐。

3.能通过交流,紧扣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的用眼看、用心想的观察方法,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建议第一课时完成板块一至三,第二课时完成板块四和五。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1)出示课本插图和蒲公英图片,识写生字“蒲”“英”。

提问: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草地?草地上长着什么?

(2)出示蒲草图片,进一步识记“蒲”。

要点:同学们,这是什么?

要点:“蒲”本是一种长在沼泽里的植物,叫蒲草,也叫菖蒲,端午节的时候,人们喜欢把它和艾叶一起悬挂在门边,以避虫驱邪。

(3)识记“英”。

要点:“英”本来指没有展开的花朵,因此这个字也是草字头。

2.自由读文,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感觉难读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相纠错。

3.教师范读,思考:这片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

要点:“我”家窗前一片草地上长满蒲公英,当蒲公英花盛开的时候就变成金色的,“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有一天“我”发现了草地颜色发生了变化。“我”经过仔细观察,终于搞清楚了颜色变化的原因。


板块二  朗读课文,想象画面


1.借助图片,说说快乐

出示课本插图,说说画面内容。

提问:同学们,图片上“我”和弟弟正在干什么呢?

要点: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两个人物的动作。“我”拿着一朵蒲公英花,一边跑,一边把花瓣吹到弟弟脸上。弟弟用手挡飞过来的花瓣,鼓着腮帮也向“我”吹。我们在草地上玩得很开心。

2.抓住关键词句,读出快乐。

(1)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出快乐。

要点:请同学画出其中最能表现我们快乐的词句,做上记号,然后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2)指名朗读,并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要点:我仿佛看到了他们在草地上奔跑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他们跑累了干脆在草地上躺下来;我仿佛看到了两张快乐的笑脸,还红红的,仿佛听到了他们快乐的笑声,还有哥哥在喊“谢廖沙”、弟弟在喊哥哥的声音。



板块三  链接习题,学会观察


1.自读课文,思考:“我”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这些变化?完成填空。

早上,草地(    ),因为蒲公英(    )。

中午,草地(    ),因为蒲公英(    )。

傍晚,草地(    ),因为蒲公英(    )。

2.交流共同完成填空。

早上,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合拢的)。

中午,草地(是金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是张开的)。

傍晚,草地(是绿色的),因为蒲公英(花瓣又合拢了)。

3.根据习题,尝试复述。

要点:先说草地三个时间段颜色的变化,用一个问句,引出变化的原因。

4.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

提问: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这么多有趣的现象?他是怎么发现的?仔细读课文,你从哪里读到了作者观察细致。

要点:“起得很早”“中午”“傍晚”这些词说明作者一天都在观察这片草地。“这是为什么?”说明作者发现了蒲公英的变化,没有置之不理,而是用心思考,继续细心观察才发现它的花瓣会合拢会张开。


板块四    拓展交流,迁移运用


1.交流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植物变化现象。

(1)链接课后第三题: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事物都是变化着的。如,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含羞草被触碰后会“害羞”地“低下头”……你留意过哪些事物的变化?和同学交流。

(2)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发现。

要点:枫树的叶子到了秋天会变红,然后纷纷落下来,到了春天又会长出新叶子;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的,过了一段时间会变深;红叶石楠刚长出来的叶子是红色,后来慢慢变绿;阳台上花草枝叶的疏密会随着摆放的方向发生变化……


2.激发兴趣,引导细致观察。

(1)激发兴趣,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要点:同学们,本文作者因为用心思考,追问探究变化背后的原因,明白了原来蒲公英跟自己一起睡觉,一起起床,多么有趣的发现啊!正因为这个发现,他们觉得原本熟悉的草地更加可爱了,所以作者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学生接读: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可爱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欢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

提问:同学们,事物的变化一般都需要我们坚持长期细致观察才能发现,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事物,大家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要点:平时坚持长期留心观察生活;坚持写观察日记;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心想;为了搞清楚事物变化的原因,还可以查阅工具书……


板块五  识写生字  积累词语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出示词语:蒲公英  玩耍  喊叫  哈欠  钓鱼   合拢   一本正经   引人注目

(1)同桌合作认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2)指名读词语,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要点:“耍”三拼音节shu,“拢”后鼻音。区别“钓”和“钩”,“拢”和“笼”。

2.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盛耍喊欠钓而察拢趣喜睡

重点指导“耍”“而”“趣”“喜”。

对比“耍”“而”,明白单个“而”要写长一些,在“耍”中要写扁一些。提醒学生区别“要”“耍”,把字写正确。

“趣”半包围结构,“走”的一捺是平捺,要写长,托起里面的“取”。

“喜”上下结构,上面是“鼓”字的左边,下面是“口”,说明非常开心。注意上面是“士”,其中的两个“口”要写扁一些,最下面一横是整个字中最长的。

3.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优秀作业展示。


统编三上习作单元《金色的草地》文本教学解读与教学活动设计


 

(编写者: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城小学  孟小芳  张秀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