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写过好几篇关于“言教不如身教”的博文,在我儿子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体会到身教的无穷魅力。记录儿子一、两件的童趣:
(一)
上个星期天,按照儿子的要求我们去爬狼山。我们这次爬的是后山,儿子看到有一个爬的地方可以冒险,是一个往上爬、往下走都比较有危险的滑坡。他很想往上爬,我一直鼓励男孩子就要有冒险的精神,就陪在他的身后一直往上爬,虽然我心里也有些兢兢战战的,但为了给儿子勇气我还是装出一副无事的样子在前面带路。上山的时候没感觉到有多难,下山的时候有点难,没有可以落脚的地方,而且脚下的小石头比较多很滑。真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
我在前面先下,儿子在我后面,当到一个树桩旁时,由于没有任何可以抓住的依靠,儿子心里有些害怕。我拉住他的一只手,并鼓励他另一只手可以抓住旁边草的根,然后慢慢的走下来。带着我的鼓励,儿子慢慢的走过一段威胁的地段,然后松开我的手,自己跑到山的下面。
从狼山回来,我又带他去了体育广场,那里有许多健身器材。我跑到一个器材前,是一个一段一段铁棍组成的,但每一个铁棍之间是不连接的,我只能从上面爬行过去。儿子在下面看到了,他似乎察觉到我的害怕,他伸出手对我说:“妈妈,你快拉住我的手,然后慢慢的往前爬行。”但他在下面拉住我的手,我是不好行走的。我说不需要,我自己能行。儿子还是很坚持的要拉住我的一只手,这样他认为能给我带来信心与勇气。他试了几次,确信认为拉着我的手对我的前进有影响后,他跑到最前面对我说:“妈妈,我在这里等你,你小心的走啊。”
儿子的表现让我感到很欣慰,孩子是从我们的身上学会去处理事情,我们怎么对待他,他就会怎么对待我们。有时我们真的很无意识的行为,孩子却能从里面获得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处理方式。
(二)
某晚,儿子为一点小事有些生气。他生气的时候有时会把语言与肢体行为一起用上,当我看到他高涨的情绪后,我带着他到外边去。我问现在是不是特别的生气?是不是特别的想发泄自己的情绪?他听了后点点头,我告诉他:当自己很生气的时候,想发泄自己的不满时,不是用语言去攻击别人,也是不用肢体行为来解决,我们可以先对这路边的草深深呼吸,等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时再去解决事情。我做出深呼吸的样子给他看,他看我深呼吸后他也学着做深呼吸。
到了吃晚饭的时候,不知是什么事,又让他想到那件令他不开心的事。但我看到儿子不再用语言去发泄,他避开饭碗,自己悄悄的在做深呼吸。
看到此景,我想当我在要发火的时候还不一定就能像他这样的去调节情绪。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是从我们身上去学习,我们的行为一定要谨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