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写博时有篇征文,题目叫做《好妈妈不如“懒”一点》,为何要做个“懒”妈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我们做家长的要先把自己的思想放开一些,要意识到哪些事情是孩子自己应该可以做的,我们就要果断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陪伴儿子成长的几年里我把我总结出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几点跟妈妈们一起分享一下:
一吃饭、睡觉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每个人从出生后开始就必须依靠吃饭、睡觉来发育自己的身体,这是天性。为什么有的孩子不喜欢吃东西?到了吃饭时候一定要家长捧着饭碗在后面追着喂呢?人累了就得闭上眼睛睡觉休息,为什么有的孩子一定要家长抱在怀里才肯入睡呢?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吃饭、睡觉是自己的事情。当孩子开始学着用筷子吃饭的时候,不管是否把饭桌弄的多少的脏,我们都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吃饭。如果有时孩子不配合吃饭就饿他一两顿后,过后他感觉有饿机感自然就会好好的吃饭了。(说明一下:饿上一两顿不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伤害)孩子有了睡意就让他自己躺倒床上去睡觉,告诉他要盖好被子,自己照顾好自己。几次以后他就知道想睡觉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往床上跑,即使家长不在的情况下也会很好的照顾好自己。
二让孩子自己玩,玩好后自己收拾好玩具
孩子想玩时,只要不是有危险性,就让孩子自己去玩。有的家长当看到孩子玩的时候不是自己所想象中的那样玩时,就会出来阻挠,甚至于会上去帮忙做。这样的举动有时会搞的孩子很不开心,让孩子感觉没有自信。孩子玩好后,有的家长会积极的帮助孩子收拾玩具。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不知道玩好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每次都等着父母去整理。
孩子自己想玩时,我们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孩子有他自己的玩法,玩本身就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当孩子玩好后一定要提醒他把自己玩的玩具分类收拾好,一开始收拾的时候家长要在一旁引导。几次以后,孩子就会独立的玩,独立的收拾好自己的玩乱的玩具。
提醒一下:让孩子专注的玩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三引导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孩子的问题有很多:有在玩的时候遇到困难了;有跟同龄人之间相处矛盾了;有想自己动手做事时遇到阻碍了......
当发现孩子有了困难时,我们不需要马上插手去帮助孩子做,而是引导孩子动脑去思考,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当孩子能自己思考时,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
当孩子们之间的相处有了矛盾时,我们可以在一边观察孩子们之间的解决方法。如果到最后孩子自己实在没法解决了,我们可以在一边进行引导。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孩子再下次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感到矛盾与恐惧了,因为她知道该如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害怕问题的到来。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有很多,在我们生活的细节里随处可见。比如:早上起床后让孩子自己选择衣服,自己穿上。让孩子自己去洗脸、漱口。让孩子自己做早上去幼儿园之前的准备工作......只要家长给孩子独立的机会,相信孩子会做的很好。
抓住生活的细节,让孩子去表现自己,肯定自己的能力,宝宝的独立性就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