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犹存——保利艺术博物馆(一)

标签:
原创作品玉楼春诗歌文化历史 |
分类: 图文游记 |
【玉楼春】观展感怀
早有心思观特展,总算可行无遗憾。惊服国宝紧回归,抢救尽责求果断。
静简厅屋诗境染,文物丰博呈璀璨。珍藏海外占多则,激感爱国情素满。
古意犹存——保利艺术博物馆(一)
一直很想到东四十条西南角的新保利大厦,去参观保利艺术博物馆,因种种原因迟迟没能成行。主要原因还是多元文化生活排的满满的,要去做一件事情还得权衡再三。这不,原本这周计划去爬山,考虑到虽进入白露季节,雨水还是比较多,昨天中午最高气温还在31度,为安全起见,临时决定,改去保利艺术博物馆,总算了结了一桩心愿。
说到保利艺术馆,不得不提到中国保利集园。最早吸引我注意力的是,这么一家综合性很强的大型国有企业,居然能与抢救、收藏文物联系在一起。特别是2000年5月,保利集团将100多年前遭列强掠夺的三件圆明园国宝——牛首、猴首、虎首铜像抢救回国,引发了海内外的轰动。特别是得到国人及海外侨胞的广泛赞誉与好评,也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保利集园的这种做法,只怕是国有大型企业的独一家,可喜可贺。
保利艺术博物馆之所以这么吸引我,还有一点是,他们的展品绝大多数是海国外抢救而来。可以想象得出,每件珍品回归的背后都会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他们不想让这些极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还流落在海外。当然这种行动,还有多方参与其中。比如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就是由港奥著名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的。据我所知,仅一个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清乾隆年间的十二生肖兽首红铜铸像,至今还有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下落不明,圆明园兽首铜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其实,保利艺术博物馆看点很多。主要展品分两大类,一类是青铜器,一类是石刻像。上边说到,这些文物大部分是从海外抢救而回,但是总的来说,展品都属于精品,相当一部分还属于绝品和孤品,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大面儿就能看出,青铜器比石刻像展出规模要更大一些。150余件“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陈列”,烘托出了商代早期至唐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9世纪)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40余件“中国古代石刻造像精品陈列”,让人看到北朝至唐代(公元5至8世纪)出神入化的石刻造像技艺,勾勒出了巅峰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风采。
提到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在我们早期的教育中就学习到:中国古代青铜文明肇始于夏,盛于商周,曾经辉煌了10多个世纪。在我国古代,身份等级森严,青铜器成为贵族阶层祭神享祖、宴飨宾客及其他礼仪交往等活动而被称之为礼器。可以说,每一件铸造出来的青铜器,都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与创造力。时光跨越千年,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也会把这些文物视为极其卓越的艺术品,不管是各具特色的外形,还是令人目不暇接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又怎能不为之兴叹,为之叫绝。
在青铜器展品中,商代的三牛首兽面纹尊、史尊、纲伯卣及西周神面卣、王作左守鼎、戎生编钟等,千万不要错过,要知道它们皆为世所罕见的稀品与孤品。在石刻像展品中,公元6世纪至7世纪(北朝时期)山东青州地区雕造的一批佛像,你真要仔细观看,尽管光线有点暗,个别标牌甚至看不清,你要理解举办方布展灯光设计的别具匠心,就是想让你在那种浑浊、模糊,近似洞窟状态下感受古代石刻魅力。我感叹工艺精美之余,还惊讶这些石刻佛像保存的这么好。还记得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被他们掠夺去的一些佛像,好多都是缺胳膊少腿的,真要感谢我们国家的文物保护工作者。
总之,保利艺术博物馆还是很值得去参观的。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化水准的博物馆之一”,不去看看简直就是憾事。不一样的感受,只有通过你身临其境倾心端详、揣摩每一件文物的历史,以及来龙去脉,你才能真正了解到其中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