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作品踏莎行文化历史图片 |
分类: 图文游记 |

《踏莎行》旧地重游
庙院幽然,初秋秀爽,重游旧地心欢唱。皇园肃穆雀无声,殿堂古建呈繁广。
蓝瓦红墙,坛台祭场,浓缩天地耕为上。纵观原始到明清,叠新筑盖求宏壮。
古建筑魅力——先农坛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一)
处暑过后,北京早晚明显感觉凉快了许多,这两天气还特别好,蓝天白云,开阔、敞亮地儿看西山自不在话下,心情也格外好。俺也没闲着,除了每天河边或公园锻炼,抽空还去了趟先农坛:一是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再游走于明清两代帝王祀神农、耕谡田和观耕的地方;二是顺便在里边观览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其实,自己多少还有点怀旧的情感融合在里边,孩子初中和高中都是在皇家园林先农坛里边的育才学校上学的,别说孩子了,就连我们做父母的也对那充满革命传统的老学校怀有特殊的情感,一年总要找几个事由到那里去转一转、看一看。弹指一挥间,孩子都快四十岁了。
我喜欢先农坛里边的清幽环境,围着古树和古建筑走一走,心自然会很快静下来。当你沉浸在古香古色的环境中,大脑中翩翩起舞的正是与之相融合的景物,还是别有一番韵味。这里别有洞天,你会感受到不一样的情趣和喜爱。从大的方面说,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相对应。这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我还在想:这里边皇帝爷的“一亩三分地”,不只是做做样子,民以食为天,更彰显了一个国家,从古代就知道农耕的重要性。
通过安检,进入到博物馆大门里边,比较打眼的建筑就是蓝色琉璃瓦的拜殿了,大门上边红色窗棂上挂有“中国古代建筑展”的黑色题牌。在大门口你就能穿堂看到里边大院顶头挺有气势的高大建筑,也是蓝色琉璃瓦屋顶的太岁殿,也是先农坛内最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博物馆院子里,也是拜殿门前的风光很美,古柏、红墙、殿宇、神台,在蓝天白云映衬下让人心旷神怡。在明、清两朝,先农坛不光是皇帝祭祀先农,举行耕籍礼的地方,还是祭祀天地众神的场所。这块草坪区域就是天神地祇坛所在地,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成为中国古代重农尊祖思想的体现。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据说已存入博物馆收藏。
可别小瞧眼前这些祇坛神龛,都是大理石所雕刻,要是原物真都存入馆内,这些只怕该是复制品了,可不管怎么说,这些神龛都是有故事的。特别是以小喻大,用高度浓缩意境的手法,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比如以五岳、五镇、五山、四海、四渎等高度概括性的称呼就将泱泱大国的万里河山尽揽于方寸之地,不能不说是一绝。比如京畿大川之神的神龛是泛指国都所在地行政区划内的大川,京畿名山之神的神龛是泛指国都所在地行政区划内的名山之神;比如祭祀名山大川的牌位神龛上刻有精美的山形花纹,祭祀四海牌位石龛上刻有精美的水形花纹。
祭祀的神龛四海是指东海、西海、南海、北海,这四海所指的地理位置与我们今天所讲的海域有较大的区别;四渎诸神位指的是西渎黄河、南渎长江、东渎淮河、北渎济水;祭祀五镇之神的牌位,五镇分别指:东镇青州沂山,西镇雍州吴山、南镇扬州会稽山、北镇幽州医巫闾山、中镇翼州霍山;五岳之神的牌位,五岳与今天的说法相同,分别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而五山之神的牌位感觉新鲜,上面的名字清代的说法,分别是:启运山、天柱山、隆业山、昌瑞山、永宁山,而明代则是:基运山、翊圣山、天寿山、神烈山、纯德山。不到这来参观,哪知道古代历史文化中还蕴藏着这些不为人知的东西。
中国古代建筑展规模还是不小的,除了拜殿、太岁殿,还有太岁殿东西两边的配殿。游走在各个展厅,如同游走于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之中,让人一目了然了解到古代住宅、宫殿、园林、坛庙、陵墓等的功能、形态,技艺。展览回顾了自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七个时期的古代建筑风貌。真是让人大开眼界,也长知识,就像华夏民族七千年建筑文明史,全面、直观的浮现在眼前,让我们能亲眼目睹和体验建筑史上的无限神奇与独特魅力,这简直就是幸事,很难得有这种机会。
可以说,展示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概括的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令人大开眼界。比如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比如展览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脉络,列举了主要特点和艺术风格;比如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还特别领略了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的精彩华章。不得不说,展览让人真切感叹到中国各地古建筑精彩之处。正如展览介绍中宣扬的: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我们真是被感染了,又怎能不为我国古代建筑及灿烂文化叫好。
待续《古建筑魅力——先农坛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