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三)

(2021-01-31 16:00:30)
标签:

原创作品

虞美人

随笔

文化

情感

分类: 感悟随笔

【虞美人】游意盎然

 

 

春熙绿意幽怀满,历远心花灿。多闻慧取蕴涵深,难舍动息流景、醉情真。

香街畅旺城隍庙,精尽淘绝好。豫园灵境百生辉,典故奇闻诗趣、翘思归。

 

 

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三)

 

 

好玩,是我的天性,夫人更是和我投脾气,才有了我们一拍即合的江南之行。旅行结婚到上海,可以说,这是我人生中最幸福、快乐的事情之一。想到与家人一起下放黄陂近十三年刻骨铭心的记忆,真要感谢拨乱反正,让我及家人重新获得了做人的尊严,使我们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还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也让我这个老大不小的知青重新换发了青春,一参加工作就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中,也顺理成章找到了生活的伴侣,一个率直、能干的媳妇,一个地道的湖北武汉人,给我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全新的变化,也格外出彩。

 

来上海两天了,现在来说那还是81年春天的老上海,给我们这对新人带来了太多的惊喜。上海在近代史上一直就是中国的名片,在民国时期大上海就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经济发达。到了我们去的时候,上海更是风光无限。在改革开放的层面上来说,上海当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物质生活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上来说,上海那时还是要远高于其它地区。我们穿行在大街小巷,时髦的上海潮人比比皆是。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里弄里、学校门口到处停放的28凤凰自行车,这只是那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罢了。只感觉叽里呱啦说话的上海人,西服革履、趾高气扬的样子,就像都具有优越感。不服不行,那个年代,上海在方方面面的确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要不怎么有那么多各行各业的人士说,要向上海老大哥学习哪。

 

二天乐此不疲的早出晚归,与夫人游逛了不少地方,可还有一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豫园和城隍庙,也是我们在上海的婉平大姐极力推荐的。我当时还在想,上海人极力推荐的地方一定有它独特的魅力。还有,只感觉上海人爱将豫园和城隍庙连在一块说,这里边关联着什么?还真想弄个明白。特别是豫园,去过了的无锡、苏州那么多个名园,还真想拭目以待,就想见识它的庐山真面目。从小在京城的园子转悠,用南方人的说法是爱的不得了。去了无锡和苏州,才知道当初HS为什么非要照搬一些南方景物到京城,那真是过目不忘的精典园林景致,念想是少不了的。真是不比不知道,天下竟然藏着那么多美景,不去用脚丈量天下,哪能获得更多的美妙视觉盛宴。

 

那个年代在城市里到处串游,全靠手头上形影不离的游览地图。不难看出,豫园和城隍庙是紧挨着的,就在上海历史发祥地老城厢的东北边,离外滩也很近。在城市里游玩,我和夫人是能走则走,不是太远,绝不乘坐公交车。这还真不是为节省那点钱,亲自行走才有沿途身临其境的直观、真实的感受,遇到好看、好玩的还可随时停下来观赏。现在回想起到欧洲旅游,路途中上经常会见到身背旅行包长途跋涉的老外,要的就是那个在吃苦中才能享受到的快感,那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一路中点点滴滴叠加起来的历史人文大观,也会受益终身。这不,我们也很快弄明白了城隍庙与豫园的关系,在理上其实谁也扯不上谁。简单的说,豫园就是一个私人花园,城隍庙则是由官府下令建造的一个地方祠堂。从广义上来理解,豫园城隍庙泛指的是这一带繁华商业区,有吃的、有玩的,更有淘不尽的稀罕物件,还有香火的保佑,真是美哉也。

 

打破顺序,还是先说城隍庙吧。上海人说:没逛过城隍庙,就算没到过上海。这话虽然有点夸张,却可见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城隍庙早已不是一座单一的寺庙,正如上边所提到的,而是关联了太多的东西。城隍庙本身也是很热闹的,香火旺说明了一切。听说城隍庙还是东吴末代君主孙皓所建。说孙皓可能一些人都不知道,要说孙权一般人都会知道,孙皓就是孙权的孙子。城隍庙现门前存有1535年所建的牌坊,戏台为1865年建。整体建筑属于南方大式建筑,红墙泥瓦,庙内主体建筑由庙前广场及各个殿宇组成,庙内祭奉城隍神秦裕伯(明太祖敕封秦裕伯为上海县城城隍神)和霍光(汉大将军博陆侯)。清代时香火极其鼎盛。上海开埠后,城隍庙及其周围地区商贾云集,繁荣的市场就这样慢慢发展起来。

 

可以说,上海城隍庙代表着一段历史,也是上海老文化的一个缩影,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消失已久的一些古玩和新奇的小玩意。只感觉这一繁华区域内道路较窄,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建筑多建造于1911以前(即清代末年),具有浓郁的中国古建筑风格和特点。只见小商店鳞次栉比,商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可喜的是城隍庙至今还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风貌。来上海的中外游客,大都要到城隍庙走走。在老城隍庙内,还汇集了众多的上海地方小吃,绿波廊的特色点心,松月楼的素菜包,桂花厅的鸽蛋圆子,松云楼的八宝饭,还有南翔小笼和酒酿圆子等,这里真可称得上是小吃王国了。还有至今忘记不了的特色食品大白兔奶糖、五香豆等,当时买了一大提兜,就等着回武汉送给亲朋好友及同事们品尝。

 

上边还说到城隍庙与隔壁的豫园扯不上什么关系,也不全然,据说乾隆年间,豫园一时卖给了城隍庙,改为它的“西园”。我说城皇庙这边怎么也是小桥流水的,还一时误以为进了豫园。这热闹之地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桥都很有雅趣。再看周边的店铺,大多是二三层的木制红楼,曲直的镂雕连檐,精美的窗棂,青瓦屋顶上翘角的飞檐,很有诗意。走在青石板路上,来回往返于路与店之间,让人别有一番情趣,再赶上夜幕降临,红灯笼点缀着这一区域夜色景象,真是好美。只见湖心亭上茶楼内井然有序,座无虚席;戏院里好戏连台,欢声一片;还真有下江南的意味,就感觉这里蕴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很是亲切。逛了老半天,这才体会到上海人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地方,具有着独特魅力的城隍庙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上海人心目中的标志之一。

 

说豫园与城隍庙紧挨着一点不假,园子大门正对着荷花池中的湖心亭。追根求源,简单的说是明代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奉养他的父亲,嘉靖年间刑部尚书潘恩,公元1559年修建的此园,有豫悦父亲之意,所以取名“豫园”,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纵观园子不算大,却设计得十分精巧,水榭亭阁,山石溪流,古树名木,应有尽有。在这繁华市井和楼台庙宇之间竟然能有这样一个幽静之处,美妙之处,在于荡漾在心中的那份动与静陡然换位的惬意之感,的确很难得。再遇上有探寻之心,故事的情由展开,就觉得更有意思了。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刑部尚书潘恩的儿子潘允端以举人的身份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不过他落榜了。要知道那个年代能考上举人就算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了。落榜以后,潘允端并没气馁,开始萌生了边学习边修建园林的想法,于是在城隍庙西北的一块菜畦上,开始他的造园工程。园林开工三年以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潘允端中进士,由于要到外地做官就无暇再管园林修建的事了。直到明万历五年(1577年),潘允端从四川布政使去职回乡,才又开始全力以赴继续扩建那座未完成的园子。这一次,潘允端下了血本,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扩建园子,并聘请了当时最著名的园艺大师张南阳担任设计师。就这样,池子越挖越多,园子越扩越大,一直到万历末年(1620年),园子才算全部完工。

 

潘允端最初建造豫园的目的,是为了愉悦老父亲,能让老父亲在豫园安度晚年。但是,由于建造豫园的工期实在是太长了,以至于在园子还没有彻底完工的时候,1582年老人家就去世了。于是,豫园实际上成了潘允端自己享受退隐生活的安乐窝。潘允端在豫园建成以后,经常在园内搞宴请唱戏、算命请仙、古玩字画、斗蛐蛐、放风筝等等大型活动,一时间,三教九流的人员频繁进出豫园。挥霍无度生活方式加上造园所耗的财力,很快就让潘允端入不敷出了。到潘允端晚年的时候,家业已经非常衰落了,要经常靠出卖一些古玩和土地来维持生计。潘允端去世以后,豫园渐渐的就荒芜了。明朝末年,豫园就已经不姓潘了,这才有了上边一时卖给城隍之说。实际上,清朝初,豫园就经多次易手,后来就被多家外姓分割了。康熙和乾隆年间,一些上海的士绅出资对豫园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工作,修复后的豫园已经不是私家园林了,而是成为社会公共资源供士绅乡人聚会休闲的场所了。

 

说豫园的故事,说到这儿其实还没讲完。 豫园不同于其他园林的地方是在这座园子里有五处龙墙,分别为卧龙、穿云、二龙戏珠和睡龙。据说当年由于这几处龙墙,潘家险些招致杀身之祸。明朝的时候,除了皇帝外,龙是任何人的禁忌,逾制是要灭九族的。由于豫园建的太奢华了,就遭致了别人的嫉妒,于是有人就跑到HD哪儿去打小报告了。HD听说以后龙颜大怒,于是就决定派专人去调查,一旦属实,那潘家就难逃灭门之灾了。好在潘恩和潘允端在当官的时候在朝里还是交了一些好朋友的,潘允端的朋友派人快马加鞭赶在调查人员之前赶到了潘家。潘允端闻讯大惊失色、惊恐万分,不过他还是急中生智,马上派人把龙墙上的龙爪去掉了两个。等调查人员来到去现场勘查时,潘允端说我建的根本就不是龙,而是三爪的莽。调查人员在豫园内转了一圈,看到的确实都是三爪的莽,于是就回京复命去了。由此,潘允端靠朋友的信息和自己的智慧,使潘家逃过了这一劫。

 

听豫园的故事就像听说书,先听的廷带劲,到后边就显得有些凄凉了,中间还夹带着有惊无险,到最后收拾残局结果还算好,保护下了这座原主人费尽心血修建的精巧的园林。在好多人眼里,要看园林就到苏州去看,那里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等才是正宗的中国古典园林。原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在看了上海的豫园以后,尽管是走马观花,还是感觉不论是巧妙的构思、独特的安排,还是人文历史的铺垫,豫园都完全可以和苏州园林相媲美。掏血本修建的豫园,哪能没有独到之处,那一定是在设计上就比了又比,不占上风,也绝对不输任何行家的眼光,才有了这留给后人美轮美奂的精典园林。


说走马观花看豫园一点不假,拿着导游图,你就挨个数着看吧,什么三穗堂、仰山堂、点春堂、和煦堂、玉华堂、得月楼、玉玲珑、等让人目不暇接,最喜欢的还是主人精心设计的五条泥塑龙,真是形态逼真,活灵活现,不管是复杂的龙头还相对简单一点的龙身,整条龙给人的感觉就是神气十足,独具特色。印象较深的还有仰山堂东面游廊入口处的一对铸造于元代的铁狮子,造型真是精美,有人说它“上承唐宋遗风具有力量的质感”,温顺呆萌的样子十分可爱。

 

豫园可圈可点的景致太多了,篇幅所限不能一一去点评。我很喜欢这座园子,在这之后多次出差和学习到过上海,我都要抽出时间再去逛这座名园,百看不厌,随处可见的景致都有典故,就让你连带历史去潜心揣摩,灵感上也会思绪百出,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待续《难忘的湖北——可爱的故乡(二十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