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创作品五律情感诗歌杂谈 |
分类: 图文游记 |
【五律】敬畏思怀
云愁布满天
路径险折宽
河谷惊凡世
冰川透万年
神山威敬在
活水倍思甜
感触随心起
灵魂似入禅
雪域高原——卡若拉冰川及斯米拉神山
我们离开羊卓雍错,跨越过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此时天气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能见度也很低,来到冰川边上自然会感到寒冷,像是到了“广寒宫”。只见洁白透亮的冰川复盖在远处的卡若拉山上,冰川晶莹剔透,山峰上面浮云飘缈,白雪皑皑,让人感叹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微妙。雪域高原的天气就是这样千变万化,出来旅游,为了按计划行程赶路,也只能是赶上什么天就是什么天。虽说遗憾的会影响到拍片效果,可身临其境的妙趣并不会受到影响,各种天气还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审美自然是多种方式为好,千篇一律反而没有了叠加的美感。
冰川,对于我们内地来人来,像是那么遥远,只有在喜欢看的地理杂志及电视、电影中看到它们巍峨的雄姿,像是活生生的可望而不可即,还是与夫人在瑞士的阿尔卑斯雪山上旅游时才有了一些肤浅的认知,可它在我心中早已凝固成神圣和神奇的字眼。它有冰晶玉洁一说,可它比玉更为玲珑剔透和变幻多姿。在我的感知中,它早已成为古老而神奇的代名词。它有极强的生命力,我甚至教条的想到它只能生存于极地,让我即感到神秘,又感到陌生。当我们真的走到它的身边,一睹它千古芳容的真面目,心里一时也会不着边际的乱想一气,说美妙一点,是有点想入非非了。
出游前在家作功课时就知道,卡若拉冰川是西藏距离公路最近的冰川,不可否认,久而久之的路边扬尘也让冰川下部的冰舌失去了耀眼的光泽,表面看上去还有点脏兮兮的,谁都知道这掩盖不了它内在的美。你可知道,这巨大冰川的神奇?它可是个偌大的流动固体。十九世纪初,在阿尔卑斯山上,有几个登山者不幸被雪崩掩埋在冰川里。当时有个冰川工作者推测说,过40年后这几个人的尸体将在冰舌前出现。果然不出所料,43年后,这几个不幸者的尸体在冰舌前出现了,而且登山者同伴中的幸存者很快把尸体辨认出来。真是不可思议,神奇的大自然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我们了解到:卡若拉冰川是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拉轨岗日山脉冰川中最大的冰川,位于海拔7191米的乃钦康桑雪峰南侧,为楚年河的源头。乃钦康桑是拉轨岗日山的主峰,在喜马拉雅山以北,传说是藏传佛教四大山神——西方山神诺吉康娃桑布居住之地。乃钦康桑周围耸立着10余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卡若拉冰川上部为一坡度较缓的冰帽,下部为两个呈悬冰川形式的冰舌。东冰舌长3公里,宽750米,冰舌末端高5233米;西冰舌长4.5公里,宽1.5公里,冰舌末端高5145米。整个冰川面积为9.4平方公里,它地处西藏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和江孜县交界处,是西藏三大大陆型冰川之一。冰舌前沿海拔5560米,观看卡若拉冰川最佳的地方海拔约有5400米。
由于先后有电影《红河谷》、《江孜之战》、《云水谣》曾在此拍摄外景,使得卡若拉冰川名声大振,很多旅行者都会在这里观赏冰川的壮观,赞叹大自然的魅力。但也不得不说,某片在拍摄时为了制造出真实的雪崩情境,在卡若拉冰川上炸出了一个三角形的缺口,游人可以在游览时清晰地看见。而卡若拉冰川作为著名的古冰川之一,这个缺口或许再也不会被补上。当知情人看到那个黑三角都会心痛,虽说现在有些不化雪附在上面,但厚度进化要达到一致的话,还需要几万年。当年的环保意识没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遗憾,想必当事人今天都会感觉可惜和自责。但愿永远不再有这种愚蠢的行为。
家人们是不再上了,我还是尽力的往高处走,腿脚因高原反映沉甸甸的,走一会就要歇一下,呼吸也明显的加快了,真想能更近一些接近到冰舌。远远看上去呈波浪形的应该是冰塔林,在冰塔林上由于雪尘相间显示出各种云卷状的奇异褶曲,犹如能工巧匠精心雕琢的花纹图案。真正冰川是什么模样呢?只有近距离的深入其中才能观看到,据说那里有冰面湖、冰洞、冰钟乳、冰漏斗、冰塔、冰蘑菇等,简直就是一个冰的艺术世界,大自然真正的鬼斧神工作品。前面曾提到不可否认,面对现实,卡若拉冰川已经没有往年那么美了。客观现实,全球气候变暖,卡若拉冰川已经消融到海拨很高的地方了,冰线和雪线都在逐年抬升。如此下去,估计再过些年人们可能就看不到这个壮美的冰川了。
离开卡若拉冰川,我们的车继续往前走,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没多远就是斯米拉神山了。说也巧,多变的天空顿时开朗了许多,不再是阴云密布的让人透不过气来,人也像是更来了精神,周边的山脉也像换了盛装,五彩缤纷的,山色非常好看。我还在想,即然能叫它神山,自然有它独特的魅力。知道藏区四大神山的版本也不少,游客们普遍认同的是:乃钦康桑雪山、海不日雪山、贡布日雪山和拉萨市城郊的药王山。像我们眼前的斯米拉神山举不胜举,都是虔诚的信徒们对自己居住周边山脉敬仰而起的名字。
一路走过,经常会看到路边人为堆放的各种形状石头堆,它叫玛尼堆,藏语称“朵帮”,就是垒起来的石头之意。佛教文明传来之前,雪域高原盛行着原始拜物教——苯教。那时的人们对于变幻莫测的大自然是敬畏、崇拜、迷惘和依恋。大至山川、小到木石都成为人类的保护与破坏之神的寄寓之所,所以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人们世世代代顶礼的对象。在佛教传入西藏后,人们堆玛尼堆又进了一步,一般不再是纯粹的白石。人们把那些本来就被认为赋有灵气的白石再刻上佛经或佛像,使这些白石更赋灵气,成为玛尼石,以求保佑和庇护自己。
看来雪域高原上处处都有神灵的保护。登上刻有斯米拉神山的标志物,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喜。群山中有个叫座满拉的水库,正像一些游客所说的,像是四大圣湖之一——羊湖雍错的缩水版,这也算是拉萨到日喀则路程上的景点之一了。斯米拉在藏语中是“天上宝石”的意思,再看那一池池翠绿的湖水,如同镶嵌在神山地界里的一颗颗绿宝石,光彩夺目,美不胜收。
据介绍:满拉水库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龙马乡境内年楚河上游,以灌溉、发电为主,兼有防洪、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建设项目。挡水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坝长287米,坝高76.3米,坝顶宽10米,有“西藏第一坝”之称,距县城28公里,距日喀则城113公里。 满拉工程属大(Ⅱ)型工程,是年楚河上的“龙头”工程,坝址区高程海拔4200~4300米,干旱缺氧,冬季严寒,全年实际施工期仅7 至8个月,施工条件异常艰苦,能建成发电实属不易。
满拉水库工程在内地真不能算作多大的工程,可这是在雪域高原上。我什么不干,只来参观游览,就感到缺氧,腿发沉,只能远远的看看,还不敢大老远走到大坝边上去,真难以想象施工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联想到当年修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建设,都可称作人类建设史上的伟大工程。这真是,比一比,看一看,方知天下奇妙处;想一想,算一算,满眼趣味时光度。
我又想到与好莱坞大片媲美的《红河谷》,那部反映藏地抗英历史的电影,是它浓浓的地方味道和磅礴大气深深打动了我,让我对这片雪域高原愈发心驰神往。现在正以诗意成行的方式一步步追逐着我的梦想,不知给我及我的家人增添了多少快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