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鄂行武当山(二)

(2019-12-07 15:47:52)
标签:

原创作品

鹧鸪天

武当情怀

诗歌

旅游

分类: 图文游记
鄂行武当山(二)

【鹧鸪天】武当情怀

 

神谷花红映碧泉,石桥耐看在其间。先人志士谋心界,逸隐深玄苦炼丹。

八百里,众峰环,千秋崄远道为先。清行自律灵光照,九素精华世代传。

 

 

鄂行●武当山(二)

 

上篇武当山游记写了真武为修炼真经而建,有“四绝”之说的太子坡,领教了“清静无为”的道教思想内涵;乘坐缆车,再攀登武当山金顶,感叹“天造玄武”、“众峰朝拜”的云雾奇观;而后到琼台中观学取道教养生理念,只感意境深远,受益多多。我的这篇武当山游记还是按照游览顺序依次写逍遥谷、紫霄宫、南岩。没写之前,自己都感到精彩的人文景观太多,又不想稀稀拉拉的多篇发表,还是突出重点的用最小的篇幅连续记录下这美妙的旅程。

 

武当山真是岂心里喜欢,早时的向往一直像是在召唤我,不只是武术界推崇的那样“北有少林,南有武当。”每想到道家追求的那种最高思想境界,总会让我眼前一亮:提倡精神的自我磨炼,道德的自我完善,心态的自我平衡等内省性修炼法。正是我诚服、崇尚的精神对象,才让我梦想成真、神往其中。我不信神,但有自己的信仰,但真正站立在北方之神真武大帝像前,你就会会肃然起敬,聆听心灵的教诲。这是打心里欣赏武当山,只感到这得天独厚的环境,方圆八百里,气场之宏大,令人震撼。

 

逍遥谷是武当山景区内唯一的水上游览和生态旅游区,全长8.5公里,太极宗师张三丰真人、明朝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当年就是从逍遥谷登上武当山。这里古木参天,溪水长流,奇花异草,怪石林立,因其环境意境与庄子的《逍遥游》相似而得名逍遥谷。要我说,逍遥谷有别于太子坡的精巧,金顶的神秘,琼台中观的奇妙,这儿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原始而自然,幽静而秀美,清丽的自然风光,简直就是一幅漂亮的山水画,就想融入其中。也难怪,成龙在这里拍摄了电影《功夫梦》 ;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也是在这里拍摄的。可见这里妙不可言。

 

这里最古老的建筑要属逍遥谷谷口的天津桥了,也叫剑河桥,是武当山古神道上的重要通道,这座桥是三孔石桥,始建于元代,数百年来仍然坚固、耐看。天津:归指通往天界的渡口,当然在内丹修炼中的道家来说,还有它的特殊含义。探究道家修炼者的理想就是:渡过烦恼的热河,长生久视,得道成仙。我们虽不是道家,道家的“清静”之本理念,确是是受用终身。看似简单的二个字,却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不用细说,有心者,学也。

 

我还在想,要是厌倦了城市的浮躁和喧嚣,到这逍遥谷清幽仙境之地,深深地呼吸极其新鲜的空气,接接天造非凡之地气,融入自然,岂不悠然自在。好在我们来了,幸运的感受到了这一切,身轻了,美透了,也悟出一些哲理。稍微有点遗憾,逍遥谷里没看到野生猕猴,听说被临时隔离到圈养区,不知何因。要是在这瀑布和溪水龙潭之地见到它们活蹦乱跳的样子,该有多好。要知道:“金猴跳涧”、“猕猴献桃”等是武当山“动八景”奇观哪。

 

游完逍遥谷,摆渡车把我们送到紫霄宫。紫霄宫坐落在武当山的主峰——天柱峰东北的展旗峰下,属于武当山南岩风景区中一处比较独立完整的殿宇,只见两边的建筑还在修缮。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紫霄宫”。紫霄宫背依展旗峰;面对照壁、三台、五老、蜡烛、落帽、香炉诸峰;右为雷神洞;左有禹迹池、宝珠峰。周围岗峦天然形成一把二龙戏珠的宝椅,明永乐皇帝封之为“紫霄福地”。难怪没来武当山之前就听人家说:武当山最大的道场在紫霄宫,听道长讲经布导,祈福添寿。看来不信都不行,深入道教之境界,一切都在情理中。

 

据文献资料介绍:紫霄宫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初来乍到,从门前的溪水、石桥、山墙,结合整体建筑,就会感觉非同一般,别具一格。

 

紫霄大殿为武当山紫霄宫的正殿,是武当山保存下的唯一的一座重檐歇山式木结构殿堂。这座在中国古建筑中屈指可数的抬梁式大木结构的道教建筑,其结构、布局科学合理,艺术风格协调统一,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独具一格。同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沉积有历代工匠的技术和智慧,集中体现了中国明清建筑的辉煌成就,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细观紫霄殿,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殿内正中的神龛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净乐国王明真大帝和善胜皇后琼真上仙。父母殿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 

 

游完紫霄宫,我们就要去武当山最后的一个景点-南岩,在摆渡车上我还在看行程中关于它的介绍:游览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最美丽的绝壁悬宫,观七十二峰朝大顶、烧天下第一龙头大香、摸“福寿康宁”,品甘露圣水,走南天门,拜雷神庙,感受古代道人恨山不高恨林不密隐身修行境地。看介绍就很吸引人,再身临其境细品里边的故事,必定回味无穷。当地导游讲:下车还需上上下下走近一个小时的的山路,提醒身体扛不住的就在山坡上远观好了。真有些人到此为止了,我和夫人当然雷打不动的前行了。这么美妙的风景,好戏还在后边,哪能舍弃。

 

南岩,又名“紫霄岩”,因其朝南,故称做南岩。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南岩乃道教所称真武大帝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由乌鸦岭而上。在武当山,乌鸦被奉为神鸟。传说,真武大帝来武当山修练时,因树密林深,时常迷路,这时就有乌鸦在空中伴着他,并为他引路。真武大帝得道升天后,遂封乌鸦为神了。

 

南岩宫的正殿-玄帝殿,是武当山现存最大的石殿。下临绝涧、上有峭壁千仞的景致,真可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和高超技艺。高高的殿前有一口六角水井,井口有精雕的石栏,名曰“甘露井”,据说井水清凉甘冽,饮之可祛病御疾。我和夫人走在队伍前面,出了玄帝殿后门悬崖一边,匆忙中向右拐了,还有一同行的先生随我们前行,顺崖壁七拐八拐下了好大一段石阶,发现不对,这应该是去武当山金顶的古道,马上回撤,上到顶,山门又关了,惊出一身冷汗。好在电话叫来工作人员给我们开门,算是有惊无险。后悔山上没听夫人的话,应左拐,多走了冤枉路。

 

去龙头香的岩壁上有著名的摩崖石刻,寿、福、康、宁四个大字,前两字是宋代的道士书写,后两字是明永乐皇帝朱棣的驸马、著名的明初大将军沐英之子沐昕所书。明永乐皇帝时期驸马都尉“沐昕”所写的“南岩”二字,两个字都有一人多高。龙头香在南岩万寿宫外的绝崖旁,有一雕龙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0.3米,上雕盘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到处巡视。过去烧龙头香的人要跪着从窄窄的龙身上爬到龙头点燃香火,然后再跪着退回来,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据说龙头香自打明朝建成以来,从上面摔下去的人不计其数,其情形目不惨睹。清康熙十二年,川湖部院总督蔡毓荣下令禁烧龙头香,并立碑戒告。碑文告诫人们说,神是仁慈的,心诚则灵,不一定非要登到悬崖绝壁上烧香才算是对神的崇敬;所以不要复蹈前辙,毁掉宝贵的生命。

 

山背后为飞升崖,还要走一段山路,没计划,也没时间,只有作罢。好在我们在来的乌鸦岭远观到它,也拍了照。飞升崖是真武大帝升天的地方。相传,真武大帝年轻时就在那里修炼,他面壁数十年,静如古井,坐如盘松,甚至连鸟儿在头上筑巢他都纹丝不动。三月初三,真武大帝大道将成,他师傅紫气元君下凡来考验他,化作一位美女为真武梳妆,真武逃避到绝壁的一块岩石上,美女羞愧情急,跳下万丈深渊,真武见状也纵身跳下救人。这时,峡谷中五条龙腾空而起,捧拥着真武升天而去。飞升崖一峰突起,三面绝壁,山脊上一条小路径直达峰顶。

 

夜幕降临,我们还在看完龙头香返回的路上。真要感谢武当山导游小姐,从早到晚倍我们整整一天,不拉掉一个景点,给予足够的时间,当我们在玄帝殿走岔了一段路,多耽误了一些时间,还耐心的等待我们,一定要我们再去参观完最后的景点,她的敬业精神令我们好感动。

 

回到宾馆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人还没有一丝疲倦,一幅幅壮美的画面,一个个让人心动的故事,还在心中荡漾,久久挥之不去……

 

待续鄂行神龙架》



鄂行武当山(二)
逍遥谷天津桥
鄂行武当山(二)
张纪中拍片地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紫霄宫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南岩飞升崖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玄帝殿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万寿宫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龙头香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鄂行武当山(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