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之旅(九)奥地利萨尔茨堡

标签:
原创作品生查子奥地利萨尔茨堡世直图片旅游 |
分类: 图文游记 |
【生查子】游萨尔茨堡有感
霁雨远山屏,断雾天明朗。碧水两分城,叠秀国接壤。
古迹漫街衢,音乐传播广。乐见趣人文,汇知乃无量。
中欧之旅(九)~奥地利萨尔茨堡
一早上从维也纳出发赶往300公里开外的萨尔茨堡,天气不好,阴沉的天还伴有零星的小雨,中午1点才赶到萨尔茨堡。当天的行程安排的很紧凑,除了要参观萨尔茨堡,还有圣沃尔夫冈湖的游船及游览小镇的活动。为节约时间,行程本身就没安排午餐,好在高速公路沿途的服务区挺多,趁着司机师傅在服务区法定休息时间,很方便就可解决这一问题。
萨尔茨堡乍听起来还是很生疏的,不是选定此次中欧之旅,临时抱佛脚的在出行前有点准备,只怕就稀里糊涂地随W导来到这里了。欧洲多数国家都不大,特别是中欧地区,能沿路串联起来的城市及小镇,不管是大还是小,一定会是非同寻常和极具魅力特色的旅游圣地。萨尔茨堡就是这样一座城市,它是萨尔茨堡州的首府,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2007年官方统计人口才15万,到现在也多不到哪去。萨尔茨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靠近德国边境,有阿尔卑斯山脉门庭之说,奥地利诗人雨果曾称它为“欧洲中心的心脏”,可见它的地理位置还是极其重要的。
要我说,萨尔茨堡名气最大的应该是音乐天才莫扎特了,在世界上要提萨尔茨堡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要提到莫扎特,只要读过书上过学的人就无人不知了。莫扎特就出生在萨尔茨堡,在他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还有名扬四海的事哪,荣获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并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就是在千年古城萨尔茨堡拍摄的。电影情节加自然美景让人难忘,在1965那个年代就拿下1.59亿美元票房,只怕当时我们的电影人想都不敢想。其实,萨尔茨堡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是在巍峨壮丽的阿尔卑斯山映衬下,充满中古特色的城堡、教堂、修道院和古老街巷,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足以说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雨停了,我们踏着欧洲特有的石块路一点都不感觉湿滑,很是喜欢,还多了一分情调。W导首先把我们带到米拉贝尔花园,不用说,这是电影《音乐之声》中女主角玛丽亚带着孩子们欢唱的地方。这个时节正是早春景象,树枝上还光秃秃的,喷泉池中还没蓄水,可草地大部份转绿了,能看到一些栽培的花朵在几何图形中绽放。花园周边是宫殿式建筑,花园里到处都是罗马雕塑,从整体建筑风格不难看出是巴洛克式风格。这要是春暖花开的晴朗天气,这里不知道会有多美。有意思的是,建于1606年的米拉贝宫和花园,是当时的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其情人莎乐美而建造的。莎乐美·阿尔特是受人尊敬的商人兼议员威廉·阿尔特的女儿,是大主教最钟爱的情人。她为大主教生了15个孩子,其中10个活了下来。莎乐美·阿尔特从不过问政治,而沃尔夫·迪特里希则在1612年被强迫免职,而后被关在山顶的要塞中。后来在迪特里希去世后由后继者更名为米拉贝尔宫殿。如今这里成为了萨尔茨堡的市政厅。
走出米拉贝花园,我们跟着W导来到萨尔茨河边,从地理上认知,这条流经萨尔茨堡,全长225千米的萨尔茨河把萨尔茨堡分成了新城和旧城两部分,它是地跨奥地利和德国多瑙河,最长和水量最大的一条支流。我们面前一座弧形桥是叫巴克小桥,也是一座人行桥,密密麻麻的连心锁,真是无数爱情的最好见证。现在虽说雨停了,可还有薄薄的雾气悬在半空,这雾气如果再小一点,在桥上完全可以看到阿尔卑斯雪山,就这样也能一眼看到萨尔茨堡老城山顶上的要塞、还有山下数不清的教堂、修道院,还有萨尔茨河北岸这边刚刚游览过的米拉贝花园。往河东方向看,下一座桥就是《音乐之声》中玛丽雅和孩子们走过的莫扎特铁桥,在沿河两岸美景映衬下,真有浓重的历史画面感。
进入老城区,千姿百态的雕刻艺术品矗立在青石板砌起的街道上,很有岁月感的阿拉伯数字,彰显了那些具有悠久的历史建筑。这里曾是古代凯尔特民族居住点,古罗马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现在是叫粮食胡同的步行街,也是萨尔茨堡最著名的一条商业街道了。这里的街道很狭窄,但别有风味。一些店铺主要经营纪念品、名牌服装及美食,当然,最出名的就是莫扎特巧克力了。没走多远,W导把我们聚在一栋黄色建筑物前,这是莫扎特博物馆,门牌号码是9号。莫扎特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札特在1747年租下了这栋楼的第3层,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去了维也纳。在这门前想留个影真要排队了,要知道这里是世界名城萨尔茨堡的福地,所有游客都不想错过这一机会。
当我们一行来到萨尔茨堡大教堂前的主教宫广场,顿时感到这里就像一片开阔,不像老城区里到处没有一条宽敞的街道。特别是那个金色喷泉很是抢眼,它是这里的标志性地标;还有,在教堂广场中央矗立着的圣母柱,它的历史见证了萨尔茨堡教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独立性。W导告诉我们,萨尔茨堡教堂的建筑风格,是当初的主教受意大利教堂建筑风格的影响而决定的。别看教堂外表好像比不上欧洲好多气势恢宏的教堂,在内部也比不上许多巴洛克风格教堂繁杂多变及到处金光灿灿的辉煌场景,可它的整体框架结构及内部装饰还是非常讲究的,更能体现它独有的特色。这座始建于公元774年的圣维吉尔的时代,后被焚毁,在1628年由巴黎斯·罗德龙主教主持了重建落成仪式,二战中被严重炸毁又至1959年再次修复。可见该教堂历经了风雨,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在大教堂的三扇大门的顶部分别标有金色的字体“774”、“1628”、“1959”三组数字,它提示前来参观的人们,大教堂曾经历过这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正是这座大教堂,当时是阿尔卑斯雪山北部最著名的教堂建筑,影响着整个奥地利及德国南部的建筑风格,可见它影响甚远的宗教地位和颇具影响的历史地位。
在主教宫广场旁边就是莫扎特广场,谁也想不到,竖立着一座青铜的莫扎特雕像纪念碑及广场,当初还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为主要的倡导者,他私人捐助了巨款,还捐赠了一个大理石底坐。虽说底座当时没用上,可至今还收藏在卡罗里诺·奥古斯坦博物馆中。我认为,开通的国君还是爱惜人才的,这种举动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善举。就在莫扎特广场附近还有瓦格广场,广场旁边的老宅是著名诗人乔治·特拉考的出生地,现在则是研究和纪念他的场所。也难怪欧洲名城到处都有雕像,这种文化现象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不管什么人,只要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那怕是代表性的,也要展示他们的风采,更要历史去记住他们。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萨尔茨堡要塞,它就坐落在要塞山上,也是萨尔茨堡的最高处。从我们进入萨尔茨堡那一刻起,它就一直在我们的视线里。说心里话,真想到上边去看一看,遗憾的是行程单里没有这一项,时间上也不允许我们向W导开口。在网上看到的萨尔茨堡全城图像,都是在要塞上居高临下拍摄的,真是太美了。理所当然,它也成为了萨尔茨堡城市的标志。这座超过900年的历史建筑,长250米,最宽处150米,是中欧现存最大的一座要塞,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从来没有被攻破过,可见它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从古罗马风情的雕塑花园,到阿尔卑斯雪山下的萨尔茨堡河;从古城纵横交错的中世纪街道,到味道浓浓的旮旯小巷;从引人遐思的莫扎特诞生地,到让人喜欢的《音乐之声》外景地;从中世纪的古城堡要塞,到历经风雨领引中欧建筑风格的大教堂;整个萨尔茨堡留给了我们太多的遐想,处处沉浸在音乐人文的氛围中,内心也在一同书写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情怀。





市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