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律】
遥眺擎天立
佳时万象间
一球压阵角
八柱索撑天
元宝添魔力
竹节跨境栏
高阁空中挂
萃聚乃瀛寰
台湾国民政府的旗子在空中飘扬,几时国家才能统一?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真希望台湾以和平的方式回归到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从国父纪念馆出来,黄导就带我们来到附近的101大楼。上边这张图片是在101大楼的89层室内观景台拍到的“国父纪念馆”,就是黄顶的这个建筑,在空中看它,更显得别具一格了。
101大楼曾是世界最高建筑,现在也排在第四位。地上101层、地下5层、高508米。很喜欢它的多节式设计,凹凸感极强,直插云霄,令人震撼。
101大楼里的两部电梯,是世界上运行最快的电梯,东芝电梯也名扬天下,这不是吹的,它列入到吉尼斯世界记录,至今不被打破。该电梯以每分钟1010米速度运行(相当于时速60km),从1-89层只需39秒的时间。
数字蹦到89了,在还有两秒的瞬间,我抢拍下了这一时刻。这么快的速度,真是四平八稳,没什么感觉就到了。要知道我们乘坐了世界上最快的电梯,真是感到无比的兴奋。
这张图片是在88层拍到的,一看到它就联想到“定海神针”,为阻止高空强风及台风造成楼体摇晃.在大楼内设置了这个“调质阻尼器”,它是在88至92楼挂置一个重达66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动幅度。从告示牌上得知,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开放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阻尼器。
这是平生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的摩天大楼,有点像在空中阁楼看世界的感觉,万物都渺小了。当踏上四个角上的脚下玻璃平台,心境顿感空灵。这么宏伟的建筑,是建筑大师李祖原和他的KTRT团队的杰作,于1999年动工,2004年12月31日完工,真是了不起的伟大工程。
透过玻璃可以看到台北的全貌,多山是台湾岛的特点,台北的版图也不例外。首府台北历史厚重,民风善美,是一个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国际性都会。古老的迪化街和前卫的西门町相依作伴,诙谐的布袋戏和世界可数的101摩天大楼一样引人探访。
拥有260万人口的台北坐落在一个安静的河谷中,河谷两侧都是长满茶树的安静小山。作为台湾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台北充满了摩登气息。这里是许多高科技公司总部所在地,有许多繁荣的购物中心,还有个超级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你看那些色彩斑斓的大街小巷,处处蕴藏着意外惊喜,只等您轻装上路,来一场美丽的邂逅。
台北还有热闹的露天市场、众多的寺庙、休闲绿地以及反映多种外来文化影响的古迹。台北更是夜间购物和品尝美食的天堂,它以永不打烊的热情欢迎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了解历史,探索和追寻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这里都能融合在一起。夫人在听讲机里听出了味道,甜甜的台北话,让这个城市多了一分温情。
101大楼在白天是众人仰慕,这要是晚上更是星光璀璨了。因跟团不能看到它的夜景,只能从它的图片和介绍中领略它的风采:夜间灯光选择彩虹七种颜色,每天固定一种颜色,如星期一是红色、星期二是橙色、星期三为黄色、每日落日时间开始点灯至晚上10点。
联想到新年的烟火秀,不是每年的12月31日晚上,在这里举办跨年烟火表演吗,还是在国内的新闻联播中看到过,在188秒钟之内连续发射12000发烟花弹,因其经典壮观而声名远播。
想到放烟火的情景,脑子里立刻又浮现出在大楼外面仰望这座雄伟建筑的瞬间。其台基以上楼体呈平面四棱角形,在第34层楼四面,每面中央,有一个铜钱似的装饰标志 ,寓意福禄平安,年年有钱。大楼转角则以典型的中华文明特色的龙为装饰,整个楼体宛如竹节拔高参天,构成多节式外观,很有层次感,让人过目不忘。
看到这些多彩的建筑,又让我想到台北独特的地理位置。从桃园去新北市的野柳,再从野柳回到台北市,翻开地图不难看出,台北市被新北市环绕,这就与周边卫星市镇连结成台北都会区,台北也就成了这个发展地区的核心城市,确保了它国际化城市的地位。
台北有许多独特的文化让我印象深刻,比如说台北的“排队现象”,市民在乘坐公交车的时候,都是一个一个排队,很规矩;街面上看不到自行车,都是摩托车,在行驶和存放上同样如此,没人看守,停放的整整齐齐;台北的“书店文化”,24小时不打烊;更让人看到台北人也很爱整洁,看不到随手扔垃圾的现象。这说明这里人的整体素质比较高,值得我们学习。
上边说了一钻入电梯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抗震抗风问题,也在88层拍到了重达680吨的钢钢球,悬挂在101大楼的八十九层中心的阻尼器,据了解,每当强风或者地震波侵袭台北时,它将透过球形机构的反作用力,吸收九级以上的地震波力量,将其化为无形。此种技术也同时被世界工程界喻为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防震措施方面,101大楼还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在大楼四个外侧分别各浇筑二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约3米长、2.4米宽,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形成八只巨掌,支撑101大楼的稳定。据科学论证,101大楼能抵抗2500年一遇的最强地震。
像101这么庞大的建筑物,要花多少钱?建设资金是如何筹集的?既然来了,就想了解它。通过网上查询得知:当时需要耗费巨资580亿台币,约合140亿人民币。政府出资多少?也是当时台湾民众关切的话题。101大楼从1997年筹备到2004年启用,正是马英九在任台北市市长职务。马英九是位聪明的理财能手,据台湾当时领导人财产公布,马英九是家庭储蓄财产最多的。他在101大楼筹资中,发挥了自己的特长。
实际上,101大楼,政府一纹钱都没出,只是以206亿新台币的价格出让了建筑用地的开发权和70年的使用权,台湾岛内14家重量级企业联合组成的台北金融大楼公司,获得了这一地块,而且每年还将付给政府7亿元土地租金,预定2067年大楼由台北市政府收回,政府因此获得了一笔丰厚的收入。出让土地搞开发,内地的城市建设也获益匪浅。
这么大的建筑物,这么多的投资,还有运行费用和成本,是要讲效益的。2004年12月31日,101大楼举行开楼典礼,这标志着101大楼进入全新的运营阶段。台湾证券交易所、德国拜尔公司、瑞泰人寿、荷兰银行等岛内外一流企业纷纷入驻,我们内地的中石油、联想和金融等,也是先后入住这里。一时间,101大楼成了企业商家的向往之所、竞争之地,每天进出大楼的人数很快超过了2万人,形成了令世人注目的101商圈,101商圈已经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台湾除了101大楼,就没有什么高大建筑了,在101大楼环绕观景台上就能将台北的景致全揽在自己的眼前,我感叹这一宏伟的工程,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登上632米,125层的上海中心大厦,那同样是我们国人的骄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