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地界—行走西山风景走廊之上

标签:
原创作品妙峰山西山风景走廊世直摄影彭世直 |
分类: 图文游记 |
爬山路线:坐车到门头沟区妙峰山镇涧沟村—登上妙峰山寺庙金顶—再攀登1291米的妙峰山顶—下山到涧沟村—进妙峰山森林公园—走盘山公路—到老槐树处抄小路翻山—登上位于海淀区北安河乡境内1276米的阳台山(临近平原的第一高峰)—沿着阳台山山麓,西山风景走廊山顶一路南行—途经鹫峰等山峰—翻越到西山脚下的大觉寺—乘车回家
体能的考验: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想到,年过花甲之年的我,秋天到了,工作之余就想去爬山,居然连着体验了初生牛犊的感觉。这次又是从妙峰山顶下山来,一个人钻进林子深处翻越阳台山,除了在盘山公路上碰见两辆翻山的小汽车外,在寂静、偌大的山里就没遇到一个人。为抄近道,钻入有踩踏痕迹的崎岖的小路,树林很茂密,杂草丛生,有些路段根本分不清走向,只能判断,凭着感觉,瞪大眼睛,用树棍敲打着往前走。这次我是吸取了上周爬山的教训,全副武装,不至于再让胳膊和腿划出血道子,总算是闯了出来,翻到了山上公路。从门头沟的涧沟村徒步翻山越岭,这里是门头沟、昌平、海淀,以山为界的分水岭,一天横跨三处地界,心境格外的好;要是没有平日里的体能储备,这么个走法,想都不敢想。
涧沟村:乘地铁到苹果园,坐929路车到丁家滩下,打车到达涧沟村。二十几公里的盘山公路,我的感觉,这个村就像是在四面环山,“与世隔绝”的一个山坳里。其实它的海拔在775米,位于3条山沟的交界处,是距离妙峰山顶娘娘庙最近的村落。说与世隔绝,其实是夸张了些,公路给这里的人们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公交车是到不了这里的。村子里都办起了旅游业,吃住也很方便。这里也是通往山上娘娘庙的必经之地,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话:“靠山吃山”。这不,通往阳台山的整个地界,圈起来,就是个森林公园,极小的投资换回了巨大的回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娘娘庙:妙峰山的娘娘庙很有名,明清时代最鼎盛,现在还有不少远道而来的香客。上次从北安河爬上来的古香道,就是去妙峰山的。这里的灵感宫,即碧霞元君祠,俗称娘娘庙,《北京名胜古迹辞典》说:“妙峰山娘娘庙创建于明末,当时香火不旺,由道士住持。康熙十二年(1673 年)称‘北顶天仙庙’,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后,佛教势力上升,改由僧人住持,香火逐渐兴盛。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重建后改称灵感宫。”其实妙峰山上有三处庙宇群,它们分别是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依山而建,山林环绕,错落有致,颇具宏伟。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道、儒、释、俗各路神灵,长年香客不断。
妙峰山:妙峰山全名“莲花金顶妙峰山”,位于北京西北山麓,距北京一百三十余华里,其中有四十华里的山道。这次来感觉它是观日出的绝妙之地,有机会再来,就准备住在这里。这样的好地界,总会与寺庙、奇松、怪石、异卉而关联。山势雄峻,林木葱茏,庙宇楼台,霞光璀璨。在此瞭望四方,佛光笼罩,眼目大开,心旷神怡。
古香道:妙峰山清代就成为了北方地区民众的信仰中心,香客来自全国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地区。五条不同方向的古香道汇集到涧沟村。老北道,从聂各庄来; 中北道,从北安河来; 中道,从大觉寺来; 中南道,从卧佛寺来; 南道:从三家店来。我算是走了中北道和中道,听山上的老者讲,有些香道长年失修,险境丛生,已经没法再走了。好在一些登山“驴友”常常出没在这些山野,多少也留下了一些探险标记,让我们这些登山爱好者也从中受益。
西山风景长廊:从妙峰山一路翻山越岭而来,跨上阳台山,在紧临平原的山脊上直奔大觉寺,东面山脚下就是著名的西山风景长廊。头顶蓝天白云,脚踏群山之巅,忘记了长途跋涉的劳累,人也似乎轻松了许多,身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感谢苍天给予了我们秀美风光的恩赐。这里不像从妙峰山翻山过来的路,看不到一个人影,这边一路上遇到不少登山爱好者,有自由行的,也有团队的,你能感受到攀爬在这个空中的画廊,行走在“屋脊”之上与云儿擦肩而过,与蓝天相伴的感受是多么的逍遥自在。
南起大觉寺,北到凤凰岭景区,全长约6.8公里,就是西山风景长廊,它与西山风景区的香山、卧佛寺、八大处、玉泉山,连成了北京整个西山山脉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去过凤凰岭,更去过卧佛寺,一北,一南,期待着寻找更加刺激和颇具情趣的山间小道,来个我心目中西山风景区的真正贯穿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