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同里的故事

(2007-08-05 13:50:11)
标签:

文学/原创

散文

胡同里的故事

岁月年华

彭世直

分类: 原创散文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北京市崇文区鲜鱼口,一个叫豆腐巷的小胡同里。从小在这块长大,天性淘气、好动的我,老早就让胡同里的街坊给出了“小猫”的外号,走街串巷,再遇上节日放礼花,在房顶上到处抢降落伞的,准少不了我。要说我对这一带,是再熟悉不过了。

    鲜鱼口,这可是咱老北京一条很有名的胡同,这里汇聚着众多老字号,大众戏院、正明斋饽饽铺、长春堂药店、天兴居炒肝店、华清池洗澡堂、便宜坊烤鸭店、天成斋鞋店,联友照相馆、黑猴百货店和马聚源帽店等。这里汇聚着商铺、餐饮、戏院、茶楼和手工艺作坊等,是具有典型老北京风貌的著名区域。

    鲜鱼口西口是前门大街,对面就是大栅栏。历史上曾有“先有鲜鱼口,后有大栅栏”之说。鲜鱼口与大栅栏共同构成了老北京城南的传统商业街区,在老北京,有一则将北京地名串在一起的对联:“花市草桥鲜鱼口,牛街马甸大羊坊。”其中的鲜鱼口,就是我正讲述的鲜鱼口。当初运河曾经流经于此,这里是一个漕运码头,贩卖鲜鱼的地方,所以叫做鲜鱼口。

    豆腐巷,是鲜鱼口胡同的一个支巷,东北起南晓顺胡同,西南至小席胡同,出南晓顺胡同北拐,几步远就穿到鲜鱼口了。从家里出来到鲜鱼口,要不了五分钟。 

    进鲜鱼口,斜对面就是天兴居炒肝店,这个老字号,开创于清朝同治年间,这里的炒肝,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这是我经常来吃的老地方,来两碗妙肝,一个猫耳朵,再要上两个焦圈,不用快子,也不用勺,连喝带舔,一会的功夫就下肚了,您还别说,百吃不厌,就好这一口。

    从天兴居奔西,没隔几个店铺就是华清池,这也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澡堂子。看似花哨的门脸儿,装饰得也算华丽。那时家里都没有卫生间,没地方洗澡,一个礼拜就要去一趟华清池了。赶上个过年过节的,人人都想要个干净,是要到这里排大队洗澡的。那时候男女都讲究泡澡,也没有现在这么多事,什么卫生不卫生的,进去就跳进适合自己体温的池子里,露个脑袋,仰天坐躺在池子里,一泡就是两个钟头。再有不怕烫的,跳进高温池里,让我们好羡慕。我也是只能在池子旁边,试探着,甩甩胳膊,踢踢脚丫子,要泡进去是还真没这个能耐。洗完澡,跑堂伙计会来给沏上一壶茶,您就躺着歇着吧。

    记不得那是哪年了,晚上与胡同里的小哥们去逛大栅栏,刚进鲜鱼口,就听到刺耳的的尖叫声和一辆辆急驰而来的救护车。刚想追着看个究竟,车都停下了,就见医务人员抬着担架往前边跑,原来是华清池出事了。我们也赶到了那里,当然是进不去了,早有人围着,保护着现场,就见到有人裹着大白浴巾往外边跑,更有甚者,光着身子就跑出来了。后来听说,也说的邪乎了点,说楼上的男浴池塌了一块,有两个男士掉到了楼下正在泡澡的女池子里,真让人哭笑不得!

    鲜鱼口里的联友照相馆,也算是个老照像馆了,那个时候只有黑白照片。父母到北京安家,他们照的一张半身合影像片,就是在联友照的。我很喜欢父母那张像片,父亲穿着黑呢子中山装,戴着一顶黑呢子帽子,母亲穿一件黑呢子秋装,里边是圆领黑羊毛衫,母亲烫着卷发。像片上,父亲有大男人的庄重,母亲有气质加漂亮的美丽,这张像片成了我们子女的珍藏版了。

    我小时候也在这照了不少照片,可惜,文革抄家时,这些都被毁了。上边说的父母那张照片,还是老街坊在我们全家被遗送湖北老家后,在院子里地上拾到的,给我们保存了起来。她知道,我们终究要回来的。果然,在父母落实政策迁回北京,就交给了我父母,真要感谢这么好的街坊,一张像片,竞给我们家保存了十多年。这张像片,也成了我们家过去,唯一的纪念了。

    鲜鱼口里的便宜坊烤鸭店,创建于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匾额由嘉靖年间兵部员外郎杨椒山所书。这里的焖炉烤鸭,名扬中外。小时候,我们家的梁叔(母亲从小演戏,给我母亲清理行头的,也叫跟包的,跟我母亲几十年,把我父母当成了亲人,解放后就一直住在我们家里,我们都叫他梁叔。)老带我们下馆子,他知道我们喜欢这里的烤鸭,就经常带我们来吃。

    小时候关于鲜鱼口胡同里的故事,说也说不完,这里有我太多的记忆,只可惜,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条胡同已经有些没落了,崇文区政府现在正在对它进行保护性拆迁改造,整条街道大部分正在维修,一条古老的街区将焕然一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