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七十年代发生在我的老家的一个真实故事。
在我的老家湖北省黄陂县,有个叫郑家大湾的村子,村子几十户人家都居住在半山腰上。说是半山腰,是不能与大山里的半山腰相提并论的,只不过在丘陵地区,这个黄土山包还算高而已。家家户户要么用黄泥砖(没有经过砖窑烧制的)盖房,要么用黄土干打垒成墙,再用稻草铺盖房顶。村子里也见不到几个女人,男人们除了下地干活,就是推牌九、打麻将或是聚在一块侃大山。地上是黄土地,住房是黄泥墙,周围山上也是黄秃秃的,村里村外见不到几颗树,不用说了,那家姑娘愿意嫁到这来呀。
村里的大户应该算是百乔一家,二个儿子,二个姑娘,论长相,个个没的挑,让村里人都羡慕。农闲时,百乔有打铁的手艺,带着大儿子仁传到外乡去打铁,能赚些钱回来,再加上百乔和儿子都是身高马大的,又好逞强,在村子里也算的上是一霸了。可就这么一个在本村算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居然也没有媒婆找上门来给他儿子介绍媳妇。看着老大的年龄也不小了,百乔也只得拉下面子,四处托媒婆给大儿子仁传找媳妇,一直没有音信。百乔老爷子也坐不住了,再找当地最有名的三寸不烂之舌的李婆婆来,许诺,只要能给儿子找一个合适的,情愿把大姑娘赔嫁出去。说赔嫁,其实就是换亲。
这就好办了,没二天,李婆婆就来了,介绍了王家大湾刘老头的一对儿女。王家大湾离郑家大湾十七、八里地远。百乔这阵子根本不考虑那么多,只要能给儿子找个合适的,至于姑娘嫁个什么样的,他想都不想,嫁出的姑娘好似波出去的水,总是白养的。李婆婆算是摸清楚了百乔老爷子的心思,把个姑娘夸的象天仙,说那个小子也是廷不错的,还说把百乔老爷子的姑娘赔嫁过去也是错不了的一对。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那么个落后的山村里,百乔老头子一个点头,就把一双儿女的婚姻包办了。由于是换亲,这当然不能和正常结婚形式一样了,都由媒婆暗箱操作。二对青年男女连个面都没见,媒婆代百乔老头子给刘家送了一份定礼,这门亲事就算定下来了。这可高兴坏了李婆婆,不说是不说,这一说就是二对,少拿不了银子。
选好的吉庆日子到了,特殊的婚礼特殊的做法,这天一大早,刘家的亲朋就把刘老头的千斤锡秀,用桥子给抬到了郑家。在一阵鞭炮声中,郑家的老大仁传,也将新媳妇锡秀抱进了洞房。刘家来人一不吃酒,二不休息,马上要接郑家千斤大凤回刘家圆房。正在高兴之中的郑老头子,二话没说的就让大凤上了花桥,也没安排一个人去送送大凤。可怜的大凤早年就没了娘,要是有娘在,就不会这么凄惨了。
花桥回到了刘家,刘家也是掌灯结彩,鞭炮声响个没完。刘家也来了不少亲朋客人,还有村里的乡亲们也来凑热闹,花桥的大红门帘被掀开了,新郎锡汉一瘸一拐的上来牵起了新娘大凤的手,这时的大凤盖着喜帘是看不见新郎的,小心着一步步跟新郎入了洞房。在场的乡亲们其实都知道,锡汉不光腿瘸,还有一身的病,个头也比大凤矮一头,他们是不般配的一对,大凤嫁到刘家是委屈了。没办法,在那封建、封闭的乡村,只能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大凤圆了房,那只有哭的命了。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这门亲事快满一年了,就在这个当口,郑家出事了,锡秀悬梁自尽了,这是天塌下来的大事!咱不提两家现在闹翻天的事,单说说锡秀为什么要自杀。这还得从锡秀留下的一份遗书说起。出事当天早上,郑家老大仁传起床,发现媳妇不在床上,仁传后来回忆说,当时就有不祥之兆,媳妇从来都是他起床后才起来。果然,仁传在堂屋里,发现锡秀吊死在了大梁下,在锡秀的枕头下也发现了锡秀写的一张纸条。仁传看了,肺都气炸了,这是有人把锡秀逼到绝路上去的呀。
郑老爷子一早过来,也看到了眼前发生的一切,立刻要儿子仁传克制自己,家丑不可外扬,郑家这时是不能把遗书拿出去的。非要是把遗书的事捅出去,非出人命不可。这时候要说,最难受的应该是仁传,按老爷子的要求,他不能把实情说出来,只能强忍着把一切先装在肚子里,等把一切平息下来再说。当务之急,父子俩对外的口气要一致:锡秀不喜欢她父亲刘老头给她包办的这门婚事,结婚后也一直闷闷不乐,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知为什么,自己一时想不开才做了傻事。
郑老爷子的亲家刘老头,带着儿子锡汉也来奔丧了,死活要郑家给个交待,郑家的说辞刘老头那里接受,他怪罪郑家劣待了他姑娘,父子俩追着仁传打,在亲戚们的保护下,仁传还是挨了几棍子。在郑家折腾了二天,刘老头的气多少也消了一点,再说什么也晚了,本是赚了的买卖,这倒赔了,还是赶快给姑娘办丧事要紧。
郑老爷子为了尽快平息刘老头的愤怒,答应大办儿媳锡秀的丧事。说办就办,要说那场面在这穷山恶水的地方,真算是气派了,刘老头也挑不出什么理了,丧事一完也只有带着瘸儿子回王家大湾了。
刘老头没事了,郑老爷子家该有个交待了。锡秀自杀前留的字条究竞说了什么,家中还会发生什么事,请看下集分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