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蹉跎岁月 |
这天上午,大队的支部书记、大队长、大队民兵连长,第五生产小队的队长一起来到我们的住处,曾宪芹书记向我们交待了眼前生活安排情况:
我们属于黄陂县王家河人民公社大陂大队第五生产小队,人均7分田地,主要还是靠天吃饭,最强的劳动力,一天的出勤工分是10分,按当年的分红预算,合二毛一分钱,再赶上了大旱年,今年的日子好过不了。
北京方面给了大队600元的安家费,大队眼前只能安排五小队先分点粮食及烧饭用的稻草,给二小块地种菜使用,至于食用油,生产队里仓库一点也没有,只有自己克服了。另外要求我父母白天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改造,晚上要到大队部的黑五类份子学习班报到学习。
紧接着,小队长彭世宏也在下午开工前召开了第五小队的全体社员大会,主要是给我们家的四口人先评议工分。大家七嘴八舌,很快我们家的工分就评定出来了。我是6分,我父亲5分,我母亲及我的弟弟都是4分,也就说,我们全家出勤一天,合计19分,按预算分值,我们全家一天能挣4毛钱。在会上,小队长考虑到我母亲的身体情况,这几天先到山上去放牛,我和父亲及弟弟明天开始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
会后,我们领到了全家的第一笔粮食 - 60斤稻谷和200斤稻草。这我才知道,稻谷经过加工才能成为大米,村里人都是将稻谷挑到十里地外的集镇上去加工,加工后经过处理的米才算是真正的口粮,处理出来的谷壳面是糠,只能畏养牲口。100斤的稻谷,出米率一般在70%左右。
艰难的日子总是要过的。乡亲们每天都是一日三餐浠饭,我们家还要做最坏的打算,这是父亲告诫我们的。我们真不敢想象,没有油怎么抄菜,没有油抄出的菜怎么吃,长期没有油吃,人是否受的了。父母亲都是苦孩子出身,他们也走过了坎坷的大半生,特别是父亲,从来都没有拒怕过困难,他的无畏精神也鼓励着我们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