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钱端爆雷对投资者的警示

(2019-07-05 11:00:15)
标签:

财经

招商银行和广东钱端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关于9000名投资人、14亿元逾期的争议事件仍在发酵。钱端曾被招商银行宣称为旗下理财平台,钱端APP是招行总行在2016年力推“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项目的一部分,个人版就是钱端APP。钱端的实控人陈强从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频繁涉诉,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陈强累计涉诉金额已经达到9.22亿元。
看了长江商报记者郑玮对钱端招行纠纷事件的报道后,感觉一下子给一个结论和判断非常难。基本逻辑是钱端公开说招行有责任,招行回应早已与2017年终止合同,没有任何瓜葛。就这样指责-回应-再指责-再回应。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当然,既然警方已经介入,凭借警方经济侦查能力,一定会弄个水落石出,谁是谁非。最终谁该背锅,背大锅或者小锅,一定会最终有一个明明白白的说法。
不过,一个事实似乎回避不了,那就是招行有意或无意,有形或无形中给钱端以信用背书。一个极少有的现象是类似P2P这类产品很少在大型银行柜台或银行APP公开销售。
银行柜台不说出售P2P产品,就是代理保险公司销售的保险产品这几年纠纷层出不穷。客户、投资者如果是冲着银行信用而来,或者从银行柜台或者APP上购买的理财产品,出现类似跑路等兑付难的问题,任何银行都很难脱离干系。既是合同界定非常明确,但是基本都是厚厚的格式化甚至霸王条款,一些年纪大的客户根本不看。这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
钱端与招行纠纷事件,最终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相信警方一定会尽快侦查终结,给投资者一个说法。
钱端爆雷事件带来一些思考。早在2013年P2P开始盛行时,一些银行竟然参与进来。当时我就发文,持坚决反对态度。我的一个观点是P2P网贷平台本来就是在传统银行体系以外开辟了一条完全市场化的融资渠道,结果财大气粗的银行进入了,而银行本身就有贷款等众多金融资产融资工具。竟然还要与民间网络贷款平台争市场,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果然不出所料。因此,应该坚决杜绝传统银行涉足任何网络贷款平台业务,与民间网络贷款平台合作也不行,容易无形中给其备书。教训已经非常深刻。
对于P2P网贷平台不在于设置包括资本金准入门槛有多高,也不在于资金如何管理,而在于办成真正的网贷平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纯而又纯的资金资源配置的网络信息撮合平台,平台设立者不参与、不干预双方撮合成交,平台没有金融属性。
二是平台具有金融性质,但不能搞资金池,成交双方必须一对一,一笔是一笔,笔笔隔离,不搞资金大池子来浑水摸鱼。资金实行第三方存管。
最关键的是在这里要提醒投资者特别是年纪大的投资者,购买理财产品包括P2P产品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记者说,下载钱端APP使用后发现,钱端App提供多个理财项目,理财项目利率一般在5%左右。另外发现钱端APP的投资项目名称一般仅显示为时间和数字,例如“5月优选项目(928415)”“5月优选项目(967626)”,这意味着,投资人并不知晓底层资产是什么。其实,绝大多数的P2P项目端口都是不透明的,因为项目和风险的虚实都不确定。P2P的水很深就深在这里。
因此,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理财产品的产品到底是什么?吸收的理财资金到底投向哪些项目上。这其实无形中对理财产品发起方形成了一种监督。
在理财产品泛滥成灾的今天,投资者应该多长一个心眼,多追问几句?千万不能再糊里糊涂购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