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股票质押回购规模首破万亿折射啥

(2016-10-01 18:09:47)
标签:

杂谈

​沪深交易所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最新月报显示,截至2016年8月31日,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回购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达10099.22亿元,为该业务上线以来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此前作为经常与券商打交道的笔者,对于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较为熟悉。曾记得2014年上半年以前,由于股市多年极度低迷,券商依靠经纪业务的交易佣金收入已经不行了,提出了券商转型的方向,其中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是转型业务之一,是救助券商的新业务种类之一。

股票质押式回购就是投资者将股票质押给券商,券商按照折算的一定比例给其融资,到期后投资者归还资金、支付利息、回购股票的一种融资业务。券商是融出资金一方,前提是券商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实力,还必须是自有资金或者合法的贷款等借入资金。其风险在于质押股票的上市公司质量,或者说质押股票的波动程度,大盘大势行情如何。操作的关键在于确定股票质押率。

2014年下半年A股行情启动到2015年股灾爆发,由于融资融券业务火爆,政府放任加杠杆,投资者很轻易就能从笼子内外得到资金,使得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被券商边缘化了。

但是,股灾后股市重回低迷,去杠杆声声紧,对融资融券监管限制非常严格,券商又想起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加之,监管部门根本不知道质押式回购业务的本质,监管上基本是空白。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衔枚疾进,如今更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一举突破万亿元大关。股票质押式回购本质上仍是一种加杠杆行为。

如果仅仅券商一己之力从事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那就掀不起什么风浪。因为券商自由资金非常有限。问题在于,目前银行信贷资金伪装成各种理财产品,戴个马甲,通过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投放市场甚至进入了股市。券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仅仅成为了一个通道与平台。包括银行资金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股市里。这给股市正在预留巨大的风险隐患,正在酿造新的股灾隐患。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中,券商自有出资规模为2797亿元,定向出资规模为3217亿元,券商自有出资规模比定向出资规模少420亿元。平安证券截至今年8月底的待购回初始交易金额总规模为277.8亿元。其中,自有出资规模仅52.8亿元;集合计划出资规模为3277万元;而来自于定向客户出资的规模则高达224.6亿元。定向募集资金是个啥东东?

定向客户计划资金的来源通常都是银行端。简单点说,就是资金及客户均来自银行,只是借券商定向资管计划的通道完成。而券商也仅能获得微薄的通道收入。由于信贷资金入市有制度性障碍,银行就借道券商的股票质押式回购通道平台。在全球资产荒且流动性充沛的情况下,大股东股权质押被银行视为优质资产,因而成为众多银行争抢对象,而银行相比券商更有获取低廉资金成本的优势,未来这一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其加杠杆的本质是新一轮股市风险隐患推手的同时,其本身也不是一点风险都没有。股权质押相比两融而言,不仅少了交易佣金收入,风险也相对较高。此前,也出现了少数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高位股权质押融资完成套现离场,并将风险转嫁给资金融出方的案例。

因此,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衔枚疾进,以惊人的速度扩张,绝不是好事。监管部门应该立即看过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