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激活民资活力是发展与改革大问题
标签:
财经 |
7月18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上向参会的各地方、各部门负责人强调,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
必须认识到民间投资下滑的严重程度以及后果。今年1-6月份民间投资仅增长2.8%,全国全部投资增长9%,民资低于平均水平6.2个百分点。单从6月来看,民间投资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同比增速下滑0.1%。而在2014年全国投资增长15.7%,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8.1%,民间投资比例高于投资平均增速。到2015年全国投资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的增长在10.1%。民间投资虽有回落但仍高于平均投资增速。那时,笔者在分析经济数据时曾将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平均增速作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而引以自豪。而到6月份竟然出现负增长,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也倍感问题的严重性。
总理看问题非常深刻:“必须认识到,民间投资总量大,对消费和就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更影响着‘调结构’;不仅影响当前,还会影响未来几年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
如果民间投资继续下滑下去,那么经济结构调整成果基本毁于一旦,关键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出现大倒退。一定要明白民间投资活力旺盛,民间投资增速加快,整个经济才有活力。我们常说的激活社会经济的内生动力,民间投资是社会经济内生动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否则,社会经济就会回到低效率的计划经济老路上。那么,根本无法保证13亿人口下的庞大就业大军的就业,也无法保证财政税收来源,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将会成为无米之炊。社会必将出现大问题。
总理的话语一针见血:“如果我们不能更充分地调动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而是更多依靠政府投资,那不又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了吗?”
处理好政府投资与民资投资的关系异常重要。以笔者看,要坚决收缩与压缩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收缩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投资领域。目前,政府投资、国企投资、货币信贷投向等都在对民资形成挤压与挤出效应。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市场空间就那么大,有形之手伸得过长,无形之手就没有挥舞的市场空间。给民资腾出市场是政府政策导向的着重点,是激活民资的前提。
出路在于壮士断腕之决心的真改革。政府自身革命是关键,彻底放开市场刻不容缓。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交易成本,下放审批权,减负降税,向民资放开垄断市场,创造一个高效、宽松、廉洁、成本低、好办事、易创业的行政软环境与肥沃土壤,是激活民资活力绕不开的路子。正如总理所言:“我看到有些地方,民营企业要投资一个项目,过去要走200多项审批,现在减少到90项、60项了,但还是太多了。我们的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出现了权力‘放’下去下面没‘接’住的现象。”问题看的非常准,关键在于治本措施必须迅速跟进。
中国社会经济继续阔步前行必须依靠改革,解决中国一系列问题必须依靠发展。而激活民间资本活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必须解决好,必须尽快让民资重新焕发青春、再度活跃起来!
前一篇:造物节是年轻人释放创造力的舞台
后一篇:对银行理财业务管理越严越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