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网贷配资炒房正酿次贷危机

标签:
财经 |
炒房者借助转按揭、众筹、P2P等“加杠杆”手段,使得限购政策、银行差别化信贷政策等控制过度杠杆的“防火墙”轻易就被突破(3月3日《经济参考报》)。
全国房价冰火两重天。北上深已经火的发烫发烧,而三四城市依旧在过冬。目前摆在面前的是,一线城市房价如脱缰野马在疯涨。最为典型的是深圳房价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
2015年深圳新房成交面积暴涨65%,成交价格暴涨47%,单价突破4万元/平方米,成为全国楼市“领头羊”。今年以来继续暴涨,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3月1日发布深圳2月份楼市数据:新房成交均价再创新高,每平方米48095元,同比增长72.12%、环比增长3.40%。北京、上海房价涨幅和成交量都呈现量价齐涨之局面。
对于房价来说,涨价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要看推动涨价的动力是什么?如果是自住型需求包括首套房与改善型住房,那是健康的需要。在这种需求下房价上涨,完全是真实供求关系作用的结果。出路在于,加大住房供给即可。但如果是投机投资炒房需求推高的房价,一方面加大供给也不会起作用,另一方面房价只能涨不能跌,否则包括炒房客、银行贷款以及其他资金链条都会断裂,最终必然爆发金融风险。
房地产一个特性是,最容易被炒作投机,最容易泛起泡沫风险。特别是炒房成本不高,融资容易情况下,房价很快会被爆炒起来。这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房价走高—炒作资金进入—房价越来越高—资金流入越来越多—房价失控—金融风险爆发。这个轨迹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一线城市房价如此疯狂是何种动力呢?不妨解剖一下深圳的情况。据中原地产统计,深圳投资购房比例已从2014年10月的10%涨至目前的25%。深圳楼市炒房者众多,一些炒房者通过“假离婚”“养房票”等行为规避限购政策。
目前遏制投机性需要的主要手段还是在贷款融资上,主要是房贷首付比例政策。不过,从调查看,深圳最严重,北京上海也已经出现利用互联网金融手段、房屋中介以及开发商提供融资等,成功规避了房贷政策限制,成功将房贷政策击的粉碎。无论是首付款比例20%或30%都可以通过房屋中介、开发商以及通过众筹、P2P平台来解决。购房者一次性购房的资金门槛几乎为零,不过月供负担却大大增加。
去年酿造股灾的凶手之一的众筹、P2P等的场外配资“魔鬼”,摇身一变、乔装打扮,已经进入到了房市里。这种状况正在向一线城市以外的省会中心城市蔓延。比如,日前沈阳就出台无任何收入、无工作的大学生零首付买房政策。虽然几个小时就被叫停了,但这个苗头已经在全国涌动。
目前,中国房市状况曾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美国见过,没有任何收入的乞丐,中介都敢于给其融资买房,最后爆发次贷危机,最终引爆金融危机。这个状况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日本也见过,买房资金门槛极低,投机投资炒房热火朝天,最终是泡沫破灭,整个经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这种状况在去年的中国A股见过,高杠杆资金包括融资融券、众筹、P2P等场外配资疯狂进入股市,加之周小川行长的“股市也是实体经济”论,最终使得中国历史上首次被命名为的“股灾”爆发。极度巧合的是,周小川日前在上海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期间表示,目前住房贷款占比不高,杠杆率也不高,贷款质量较好。言外之意,还要扩大杠杆率。这是否预示着楼市要重蹈去年股市覆辙呢?
对于深圳房价失控问题,深圳市主要领导说是市场失灵,其实是政府失灵。对于目前一线城市房价失控,要么继续放任不管,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或许市场机制强大的纠错能力会很快让投机客、银行、高杠杆融资客付出惨重代价。要么,政府适度出手严打投机购房,限制或引导投资性购房。
前一篇:股市不能再走高杠杆资金老路
后一篇:多策并举增强养老金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