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浪独家#
金融案件频发引发制度反思!证券银行等金融界大案、奇案频发令人震惊,查处这些大案、严打金融大老虎令人拍手称快。然而,“称快”之后冷静思忖,为何这些案件能够频发而且屡禁不止呢?为何那些被称为“能人”的人才却糊涂到敢于以身试法、自毁前程呢?一个市场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的股市,到了需要警察持枪守护的地步,背后存在的问题之大就不言自明了。
这就要求一边保持高压态势,在现有制度和法律框架内严查严惩腐败案件和腐败分子;另一边急需从制度层面来反思,修补制度漏洞,甚至重建制度,这才是杜绝金融业腐败案件频发的治本之策。
制度修补或重建的基本思路是,对于市场程度要求极高的证券市场等金融业按照市场机制原理重建制度,目前重点是彻底取缔与市场机制严重背离碰撞的权力审批制,彻底铲除权力寻租和内幕交易的土壤。比如:尽快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就是当务之急;再比如,杜绝政府干预市场行为,特别是忌讳政府拿出主权基金甚至发行货币信贷直接注入到股市里救市。政府对市场机制诉求极强的股市的任何干预行为都可能成为内幕交易和腐败寻租的机会和空间。
这不是说政府对股市就放任自流了,恰恰相反,政府管理责任更大更重更强更难了。主要是事中事后监管难度非常大,要求非常高,工作量非常多。比如,如果事前设置门槛,既有寻租空间,而且一设置了之,谁也进不来,监管多省事啊。而一旦事前门槛放给市场后,进来那么的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就复杂多了,难度大了。
再比如,在国有控股银行监管制度建设上,治本之策是国有股份彻底抽出,让银行彻底民营化、股份多元化,然后管理层就自然而然地市场化诞生了。这时其想腐败寻租都没有机会,或者有股东的严格监督,政府也就不必费那么大事、操那么多心了。最起码在现有体制下,银行高管人员选拔应该全部市场化、公开化选拔。
前一篇:机器人的投资机会!
后一篇:京东阿里鸡鸭互掐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