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重数量轻质量何以久治不愈

标签:
股票财经 |
信用卡重数量轻质量何以久治不愈
余丰慧
银协上周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银行信用卡活卡率仅为58.7%,这意味着超四成的信用卡处于休眠状态(8月3日《北京商报》)。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4.6亿张,如此计算废卡数量可达1.8亿张之巨。银行营销一张信用卡,人力成本、奖励成本、卡本身的工本费用、各种纪念品、信息技术资源占用费用以及邮寄材料等费用综合在一起,最少在200元总成本。如此计算下来,1.8亿张休眠废卡,银行浪费的资金成本高达360亿元。
造成信用卡活卡率连年交不出及格答卷的原因有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大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支付工具向虚拟信用卡信用透支消费功能的发展,物理性的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都属于传统工具,都面临落伍与被淘汰的趋势。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工具的发展,特别是苹果的Apple Pay、谷歌的Google Wallet移动支付来势凶猛,传统银行卡受冲击越来越大。
从微观层面来说,信用卡脱离实际的强势营销是造成睡眠卡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由于信用卡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较大,传统银行在信用卡营销上可谓下了“血本”。层层压任务甚至是脱离实际的任务,员工人人肩上有营销任务并且与工资奖金挂钩。这种营销方式导致员工动员亲戚朋友齐上阵开立信用卡,有些客户办理了多家银行的多张信用卡,岂能全部激活呢?这是造成信用卡激活率低、睡眠卡率高的直接原因。
同时,附加在一张信用卡上几百元年费以及各种费用,特别是透支逾期的高额罚息等,使得许多客户不愿意激活信用卡。
银行如何应对信用卡活卡率持续低迷的状况呢?必须要有更高更远更前瞻性的视野,要跳出信用卡本身来思考应对举措。顺应支付结算发展大势,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把握住网络支付的不可逆转性等才能摆脱困境。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结算系统。一些银行已经做的非常不错。大多数传统银行开发的手机银行客户体验都相当好,使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当然,还有一些银行的移动支付系统过度强调安全特别是自身安全,牺牲了客户体验和便利高效性等。以笔者看,与其营销过气落伍的信用卡,不如下大功夫营销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
同时,通过技术开发,尽快实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绑定信用卡的消费透支功能。把信用卡的所有功能尽快开发嵌入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终端上。这将彻底使得银行在移动支付以及信用透支消费上占据主动地位。何必强求盯住信用卡营销呢?
笔者赞成一些专家的观点,银行提高信用卡的活卡率另一条捷径就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现今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已有一定规模,但最终都是要绑定一张银行卡来结算。银行不必强争持卡人选择的支付方式,结合自身安全性的保障,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交易量和客户黏度的提升,为持卡人带来一种优化的生活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央行切忌拉偏架。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大幅减少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代理的金融业务范围,助推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发展意图非常明显。这种保护落后,扼杀创新的做法对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都是百害无一利的。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发展大势是谁也难以阻挡的,监管部门应该彻悟这个道理。
试想,正是由于非银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才产生了一个倒逼机制,倒逼传统银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终端等就是被倒逼出来的。否则,传统银行还在哪里睡大觉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一旦出台,将彻底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导致中国整个金融行业重回死气沉沉、失去活力、到处垄断的状态,这将是中国金融行业的大倒退。
余丰慧
蓝皮书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信用卡累计发卡量4.6亿张,如此计算废卡数量可达1.8亿张之巨。银行营销一张信用卡,人力成本、奖励成本、卡本身的工本费用、各种纪念品、信息技术资源占用费用以及邮寄材料等费用综合在一起,最少在200元总成本。如此计算下来,1.8亿张休眠废卡,银行浪费的资金成本高达360亿元。
造成信用卡活卡率连年交不出及格答卷的原因有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大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说,面对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网络支付工具向虚拟信用卡信用透支消费功能的发展,物理性的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都属于传统工具,都面临落伍与被淘汰的趋势。中国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工具的发展,特别是苹果的Apple Pay、谷歌的Google Wallet移动支付来势凶猛,传统银行卡受冲击越来越大。
从微观层面来说,信用卡脱离实际的强势营销是造成睡眠卡居高不下的首要原因。由于信用卡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较大,传统银行在信用卡营销上可谓下了“血本”。层层压任务甚至是脱离实际的任务,员工人人肩上有营销任务并且与工资奖金挂钩。这种营销方式导致员工动员亲戚朋友齐上阵开立信用卡,有些客户办理了多家银行的多张信用卡,岂能全部激活呢?这是造成信用卡激活率低、睡眠卡率高的直接原因。
同时,附加在一张信用卡上几百元年费以及各种费用,特别是透支逾期的高额罚息等,使得许多客户不愿意激活信用卡。
银行如何应对信用卡活卡率持续低迷的状况呢?必须要有更高更远更前瞻性的视野,要跳出信用卡本身来思考应对举措。顺应支付结算发展大势,顺应互联网金融发展潮流,把握住网络支付的不可逆转性等才能摆脱困境。出路在于大力发展互联网支付结算系统,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结算系统。一些银行已经做的非常不错。大多数传统银行开发的手机银行客户体验都相当好,使用也非常方便快捷。当然,还有一些银行的移动支付系统过度强调安全特别是自身安全,牺牲了客户体验和便利高效性等。以笔者看,与其营销过气落伍的信用卡,不如下大功夫营销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等。
同时,通过技术开发,尽快实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绑定信用卡的消费透支功能。把信用卡的所有功能尽快开发嵌入到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终端上。这将彻底使得银行在移动支付以及信用透支消费上占据主动地位。何必强求盯住信用卡营销呢?
笔者赞成一些专家的观点,银行提高信用卡的活卡率另一条捷径就是,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合作。现今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等已有一定规模,但最终都是要绑定一张银行卡来结算。银行不必强争持卡人选择的支付方式,结合自身安全性的保障,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交易量和客户黏度的提升,为持卡人带来一种优化的生活方式。
需要提醒的是,央行切忌拉偏架。7月3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大幅减少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代理的金融业务范围,助推包括信用卡在内的银行卡发展意图非常明显。这种保护落后,扼杀创新的做法对中国整个金融业的发展都是百害无一利的。互联网新经济新金融发展大势是谁也难以阻挡的,监管部门应该彻悟这个道理。
试想,正是由于非银网络支付等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才产生了一个倒逼机制,倒逼传统银行加快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的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终端等就是被倒逼出来的。否则,传统银行还在哪里睡大觉呢?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一旦出台,将彻底扼杀互联网金融创新,更重要的是将导致中国整个金融行业重回死气沉沉、失去活力、到处垄断的状态,这将是中国金融行业的大倒退。
前一篇:对异常账户限制交易不如重罚
后一篇:为何说三季度房价难暴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