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针对地方万亿国有项目,面对国有资本抛出的橄榄枝,民资却仍在门前彷徨犹豫。民资感觉“水还太深”。虽投资意愿强烈,仍普遍顾虑赔本赚吆喝、缺少话语权、遭受政策性歧视。
民间资本担忧投入巨额资本进入后,只是拥有一些股份而已,在重大事项比如利润分配、增资扩股、风险管理掌控等方面没有决定权,失去话语权。这不符合民资的流动方向和性质属性。比如:民资进入铁路投资建设,就可能只是把资金投进去,别的就没有啥事了。将来分红高低、分与不分的决定权在国有资本。再比如:民资进入石油石化领域,是中石油、中石化制定的细则,那么,民资如果想进入,将资金投资进去后,可能出现“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来”的惨状,或者每年分红达不到银行利息,耗你、吊你、糊弄你,最终被彻底套牢。
从根本上来说,民资是心有余悸,是对风险高、回报低、周期长的担心;更担心的是进入后没有座位、没有话语权,最终被套牢甚至被吞噬;担心的是政府部门以及国有企业的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及能力和重合同、守信用的诚信度;担心的是国有垄断企业主导的投资项目存在的巨大腐败成本;担心的是将资金投进去后最终落个欲罢不能、哭笑不得的结局。
国有资本包括国有企业向民资放开,不如采取治本之策即:放开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垄断的市场。放开国资国企引进民资,不如向民资彻底放开市场。让民资真正进入垄断行业,治本之策是彻底打破垄断、放开市场,放宽准入,让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营造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