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月人民币贷款猛增原因剖析

(2014-02-24 11:05:33)
标签:

财经

1月人民币贷款猛增原因剖析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1月人民币贷款猛增原因剖析


央行数据显示,2014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多1.33万亿元和399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增加1.32万亿元,同比多增2469亿元,创下近4年来新高。

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1.2%。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491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79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121亿元,长期贷款占比为63.5%,说明个人住房贷款需求仍然旺盛。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82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58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042亿元,票据融资减少828亿元。一个特点是,票据融资的不增反降说明1月份贷款是实实在在的信贷入账资金。

1月份贷款增加创4年来新高,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去年后半年由于银行持续闹“钱荒’导致许多本应该实施的贷款被迫拖延,又由于去年底贷款额度限制、存贷比监管指标限制等原因使得本应该发放的贷款拖延到跨年度实施。

二是根据银行经济管理惯例和约定俗成的规律,一般都是年初密集放贷、春种秋收,最大限度实现全年利润效益指标的高增长。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加大贷款投放速度是银行内部经营的需要。

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后社会融资规模的总体变化和银行信贷资产业务存在的隐忧。首先,银行贷款增长的后劲严重不足。贷款赖以增长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稳定性的存款。短期拆借资金不能用于发放长期贷款,否则将造成严重的期限错配,导致金融风险最少是短暂性“钱荒”。而银行存款来源受制于管制利率价格过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等的严重影响,已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现象。1月份在贷款过猛增长的同时,人民币存款竟然减少9402亿元,接近万亿元。

这是一种非常背离常规的金融状况。一般情况下,在贷款过猛增加情况下,存款将会随之增加。因为大量贷款必将派生出一部分存款。比如:1月份贷款增加1.32万亿元,除去缴纳的20%法定准备金2640亿后,应该能够派生出10560亿存款。然而,存款竟然下降接近万亿元。这是一个极度反常的现象。

没有存款资金来源何来贷款资金运用。接下来银行将会出现贷款无资金来源的情况。如果依靠拆借资金等短期融资强行发放贷款必将再次出现“钱荒”。其实,1月份贷款猛增已经给“钱荒”留下隐患。仅从存款和贷款两项指标算账,贷款增加1.32万亿元,而存款又下降9402亿元,两项相加将带来资金缺口22602亿元。

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其他社会融资对贷款的替代效应正在继续增加。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58万亿,贷款融资占51.2%,其他社会融资占48.8%。而与去年同期相比,贷款以外的社会融资虽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高位,况且贷款增加是一个非正常现象。贷款以外的社会融资将继续对银行贷款形成挤出效应、替代效应。商业银行贷款一统和垄断融资市场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银行不良贷款呈现走高势头。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四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人民币,下同),连续九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亦创去年全年高点。这应该是一个最为保守的数据。随着产能过剩加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的暴露,未来不良贷款将呈现加速上升态势。就拿钢铁、铁路和地方融资平台三项来说,钢铁产能过剩使得86家大型钢企的1.3万亿元贷款和钢贸企业的1.8万亿元贷款归还本息很难,形成不良的可能性增大。铁路总公司贷款将近2万亿元,归还无望,正在申请国家核销呢?地方融资平台贷款10万多亿元,正在成为永不到期的贷款,风险迟早会暴露。

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底,全国银行业贷款损失准备为16740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82.70%,看似很高很安全,其实是按照不良贷款率最高2.3%准备的。但是,仅上述三个行业一旦形成不良贷款的话,将远远超过2.3%的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为282.70%、贷款损失准备16740亿元根本无法覆盖未来贷款的坏账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贷款高速增长后劲不足,没有持续性,反而还会带来内部流动性紧张等经营困境。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创新业务发展模式,跟上新经济新金融发展步伐,如果一味扩张贷款资产必将走向死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