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阿里全资收购高德地图意欲何求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
阿里巴巴集团披露,已向高德控股有限公司提出收购建议书,阿里巴巴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票21美元的价格,对高德公司股票进行现金收购,交易将涉及总现金额约11亿美元。交易完成后,高德将成为阿里巴巴100%子公司,并融合进阿里生态体系基础上发展。
阿里巴巴又出手了,这次终于决定将地图领域占据优势的高德全部揽入囊中。那么,阿里斥巨资收购高德地图意欲何求呢?笔者认为,目的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二是移动互联网。
大数据是未来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一座金矿。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随着互联网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国领域,经济社会中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的各种活动和足迹将越来越往网络上搬家,这种搬家的速度呈现出几何倍数的增长。无论是自然人或者是社会人法人等其在网络上的留痕足迹将会覆盖其大部分活动,即其所有网络足迹和留痕都将能够挖掘,都将有迹可循。通过对这些足迹和留痕,进行一系列数据挖掘和分析,不仅可以挖掘出其商业活动的倾向和偏好,挖掘出其所有活动的诉求和商业需求,甚至可以挖掘出其情感思想变化和动向。这背后隐藏的商业价值大到不可估量。
从商业角度来说,通过大数据挖掘可以抢得各种商业先机,可以在各种商业机会面前先人一步、先发制人,最终占领市场份额,获取巨大商业回报。
挖掘大数据商业价值的前提是必须有数据可挖,拥有海量大数据的平台,然后才谈得上挖掘其商业价值。比如说,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淘宝以及联手新浪微博后,在这三个平台上运行的客户量多达8亿。这就是最具价值的大数据平台。据说微信线上已有5亿客户,这也是最具优势的大数据平台。
拥有这么大量的客户平台,随便在上面卖点什么东西都能发大财。但是,最佳效果是针对这些海量客户,分类分析了解其消费偏好和商业诉求。这就需要对这些客户在线上平台的活动足迹进行大数据深度挖掘,从而有的放矢挖掘其商业价值。
阿里收购高德地图的第一目的就是奔着大数据而去,就像阿里收购新浪微博等并购行为一样。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智能终端在线式手机地图导航客户端累计用户数市场份额,高德地图占31.3%,而百度地图占26.6%,腾讯地图约占2.2%。阿里收购高德不仅在地图市场三分天下中占据绝对市场优势、客户优势,更重要的是取得了地图市场大数据的制控权。培育了又一领域大数据挖掘的巨大商业潜力市场。
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风起云涌。随着去年底中国大陆4G牌照的发放,移动互联网进入到了一个全新、高速发展阶段。移动互联网将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第三季度,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2亿户,其中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8.2亿户,3G 上网用户占比超过30%。随着4G网络的推出,移动上网用户将会更加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网购、网游等活动都将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手拿智能手机或者移动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游戏甚至从事结算支付、购买理财产品以及贷款等金融活动。
一切经济活动都开始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精明的企业以及企业家必须紧随这个步伐,否则,将很快会被淘汰出局。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地图就是为了布局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一个重要基础是位置,实现位置整合一是卫星,二是地图,地图是在底层抓住了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切入点。这是互联网公司的战略资源。现在的巨头之所以看中地图,远不是看中它的导航价值,而是看中其未来以移动互联网为基础的多种业务等巨大的商业价值。
从近期看,在全资收购高德后,阿里巴巴成为地图市场最大的玩家,其O2O战略将有更多想象空间。O2O商务模式的关键是:在网上寻找消费者,然后将他们带到现实的商店中。它是支付模式和为店主创造客流量的一种结合(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发现”机制),实现了线下的购买。它本质上是可计量的,因为每一笔交易(或者是预约)都发生在网上。这种模式应该说更偏向于线下,更利于消费者,让消费者感觉消费的较踏实。阿里此举补全了高德地图对消费者的这种“发现”机制。
从阿里收购高德地图再次“领教”了马云的精明。马云的最大精明在于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并且矢志不渝地实现未来的远景。阿里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重点后,先后入股新浪微博、支付宝平台转账收费但支付宝钱包免费、进军手游领域,以及这次全资收购高德地图等一系列举措都是直奔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两大领域而去。
笔者相信,作为互联网商业企业,只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挺进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领域,迅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就会走的更远,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