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行日赚23亿背后有隐忧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
四大行三季报全部出炉。前三季度四大行实现净利润6400亿元,平均日赚23.4亿元。全球最赚钱的工商银行依然最赚钱,建行、农行、中行紧随其后。其中,工行前三季净利润首次突破2000亿元。
虽然四大行继续赚的盘满钵满,特别是工行前三季度首次突破2000亿元,但是,越来越掩盖不了其高利润背后存在的经营危机和潜在隐忧。
放在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看,主要表现在银行过度侵蚀实体企业利润的现状仍然没有根本改观。通过两组数据对比就可以说明问题:前三季度,四大行实现利润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452.8亿元的15.8%;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21.2亿元的57.5%。仅仅四家银行利润占实体企业利润如此之高,绝对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成果分配格局。实体企业在给银行打工,利润都归了银行,国民经济之本的实体经济根基迟早要坍塌。
从银行自身来看,危机和隐患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首先,四大行利润绝对额度虽然继续飙升,但是,增速后劲越来越不足了。我们还拿数据说话,农行、中行、建行、工行同比利润增速分别为14.9%、13.24%、11.56%和10.74%,均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其中,农业银行去年前三季净利增速为19.18%。
其次,在四大行利润继续增长的同时,不良贷款也在同步飙升。就拿最赚钱的工行来说,不良贷款增幅相对较高,三季度年化增速达到30%。农行、中行、建行三家不良贷款潜在增速压力都不小。另一家大型银行的交行,不良贷款率从年初的0.92%攀升至现在的1.01%。同时,是否存在银行业不良贷款未入账的情况,提醒监管部门下大力气监管。对于这种隐瞒不良贷款行为,一定要严查严处。
再次,四大行吸收存款资金的能力大大下降,直接威胁其经营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据《上海证券报》报道,知情人士透露,10月前27天中,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贷款仅为930亿,而同期存款流失高达12900亿。由于存款大量流失,近几日银行吸存力度进一步加大,流动性压力导致月末实体层面流动性紧张。同时,上海银行间拆放市场利率这几日又开始飙升,隔夜利率已经升到5%以上。不但影响到银行业本身的经营,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目前,银行包括大型银行在内整体开始罕见收紧贷款,这对于稳增长简直是致命性打击。
另外两个现象也应该引起关注。银行同业之间也开始出现分化。前三季度,目前唯一一家大型完备的民营银行的民生银行,实现净利润333.14亿元,而农行前三季的净利润为1379.88亿元。民生银行利润不及农行的四分之一。折射出整个民营经济链条的不景气。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业在A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特别是四大行更差。然而,前三季度汇金公司持股四大行比例都在增加,仅三季度增持四大行就近亿股。如此增持四大行对于其股性的活跃度、股权约束、投资者等方面都没有好处。应该放手让市场机制彻底发挥作用,而不是主权基金坐庄式娇惯四大行、误导市场和投资者。
四大行一定不要被表面的光鲜利润数据冲昏头脑。要清醒认识到,光鲜数据背后存在的隐忧,而且这种隐忧越来越大、越来越走近。大型银行一定要加快业务转型步伐,特别是紧跟互联网金融的新潮流、新趋势,抢得先机,实现突破,摆脱困局,夯实增长基础,把隐忧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这也提醒监管部门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等改革步伐,从体制机制上给金融机构创造宽松的经营发展环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