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联储严管钱荒风险可资借鉴

(2013-11-07 11:53:16)
标签:

财经

美联储严管钱荒风险可资借鉴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也可扫描二维码:美联储严管钱荒风险可资借鉴

    中国央行本周全面暂停逆回购操作,使得市场对后续货币政策收紧的预期加大。24日,货币市场利率全线上行,二级市场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随之冲高到4.2%。
    从后半年以来,特别是6月20日 的中国内地罕见银行钱荒后,钱紧、钱荒似乎像恶魔一样附体于中国资金市场。6月下旬罕见钱荒,9月底、10月初钱荒又现,这几日针对外汇占款增加1200多亿元中国央行停止了逆回购操作,却使得银行钱紧又来,货币市场利率国债收益率都较大幅度攀升。
这几日货币市场的钱荒苗头折射的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因为,这几日的钱紧本不应该发生。一是中国央行从9月底和10月以来,一直在逆回购操作,除了对冲逆回购到期品种外,向市场净投放较大额度的流动性。二是9月外汇占款就增加1264亿元,即中国央行向市场净投放1264亿元流动性。逆回购和外汇占款增加两项相加向市场净投放应该最少在2000亿元以上。按理说,市场流动性应该过剩而不是紧缺,中国央行停止逆回购也是这个道理。然而,货币市场利率却开始大幅度攀升。
现在看来,钱荒是一个顽疾,不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和理顺金融市场、银行业市场秩序,钱荒必将继续如影随形。比如,不理顺正规金融机构笼子里以官方利率定价与社会大规模融资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关系,银行钱荒也许会继续。破解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尽快实行存款利率的完全市场化,使得两个资金价格彻底并轨。
6月份的罕见钱荒警示,随着中国银行业经营环境、业务模式、资金来源的变化,部分商业银行出现资金来源稳定性下降、资产流动性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大、流动性风险隐患增加等问题,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加。随着金融市场的深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愈发密切,个别银行或局部的流动性问题还易引发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
为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流动性办法》)》,目前处在征求意见阶段。整体看这个《流动性办法》与巴III流动性标准和监管要求是一致和接轨的。有些条款还严于巴III流动性标准。不过,近日美联储计划对美最大银行实行更严格流动性规定的力度超巴塞尔协议,有中国可借鉴之处。美联储流动性覆盖率指标达到100%的时间要求更加超前。中国银监会的《流动性办法》对流动性覆盖率规定了与巴III相一致的过渡期,即商业银行流动性覆盖率应当于2018年底前达到100%;在过渡期内,应当于2014年底、2015年底、2016年底及2017年底前分别达到60%、70%、80%、90%。而美国规定提前一年到2017年底必须达到100%的流动性覆盖率。笔者建议中国内地也应该提前到2017年。美联储在定义“高质量”资产时,新方案缩小了符合定义的资产范围,方案视为合格的资产包括美国国债、政府债券等政府证券、企业债券和美联储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不包括股票等交易类资产在内,这与中国相同。不过,中国应该实行更加严格的标准,比如:企业债券问题,应该规定具体优质企业范围,防止企业债流动性变现风险。
针对银行依赖短期批发融资的问题,美联储在考虑某种监管形式。这正是中国内地急需研究思考和制定严格监管标准的事项。在中国内地表现为同业业务混乱上。防范银行“钱荒”引发的流动性风险重点在于遏制银行之间的同业批发短期融资业务,特别是基层行同业之间的乱拆借行为。这是酿成目前银行“钱荒”的主要原因。一些银行把从其他行大额度拆借的资金用于购买信托受益权返售信托产品,从而使得资金流入到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成为流动性非常差的资产。大额拆借资金到期后必将出现“钱荒”的流动性风险。
美联储着手针对银行依赖短期批发融资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形式,提醒中国监管部门一定要严格监管,坚决遏制银行基层行的乱拆借行为,根除短期批发融资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土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