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关注20万亿影子银行风险

标签:
财经 |
密切关注20万亿影子银行风险
这几年,中国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快速膨胀。从根本上说,影子银行是被僵化死板、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严重不公的传统金融机制逼迫而在夹缝中艰难诞生和快速发展的。从正面有益方面看待,影子银行诞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公现象。影子银行既对传统金融起到了拾遗补缺的补充作用,又对传统金融体制提出了挑战。比如:影子银行融资价格畸高,对传统银行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渠道提出了严峻挑战,倒逼传统银行僵化的利率管制体制不得不进行改革。试想,这几年若不是影子银行的蓬勃发展,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所需资金将会更加困难,弱势的实体企业经营将更加步履维艰。
然而,影子银行的发展膨胀确实存在相当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助推金融风险在无限制、无监管、放任自流的膨胀。影子银行的核心是把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是行使传统银行的功能而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即类似一个“影子银行”体系存在。在带来金融市场活跃的同时,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历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发达国家引爆的历次金融危机都与监管笼子外的诸如影子银行盲目发展,借贷成本畸高甚至演变成高利贷,不受监管的借贷规模盲目膨胀关系很大。
中国内地影子银行发展时间短、规模大、急速膨胀,伴随的风险正在与日俱增,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逃避监管、没有监管、监管无从入手。《监管报告》把影子银行统计范围界定为:最窄口径、较窄口径、较宽口径、最宽口径四个等级。从最窄口径的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两类影子银行规模,基于市场的数据就高达20.5万亿元,占到GDP的40%与银行业总资产的16%。如果按照最宽口径的银行理财业务、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等项目计算,影子银行预计应该超过40万亿元。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金融资产在配置过程中受利益诱惑往往杠杆率畸高,最容易发生风险。特别是不受监管的影子银行规模如此之大,其背后潜伏的金融风险可想而知。这几年,一边影子银行规模在膨胀,另一边风险在接连爆发。民间高利贷导致的企业老板跑路、跳楼频频发生,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导致的支付风险不断发生。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严重的短期长贷的期限错配风险已经导致内部资金持续紧张,钱荒隐患始终如影随形。信托规模已经突破7万亿元以上,大多都进入到了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领域,其风险正在袭来。
依笔者看,中国内地影子银行风险已经远超其带来的益处。当务之急是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而不是继续放任自流让其盲目膨胀。监管的思路有二:一是对其违法违规行为比如高利贷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对其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现象必须坚决遏制。一定要尽量将其纳入到正规监管笼子里进行监管。二是采取疏导收编的做法。比如:大力推进民营资本自担风险兴办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以此为契机将影子银行主要来源的民间资金收拢到正规金融机构里。同时,加快利率市场改革,彻底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消除官方管制利率和民间市场利率的双轨制,自然而然就将影子银行赖以生存的资金来源吸引到了正规金融机构里,就从根本上铲除了影子银行赖以产生生存的土壤。
总之,严格监管和疏导收编并举是解决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最佳出路。